習近平第三任期解決台灣問題?專家:有意願但沒能力

解放軍的特種部隊正在進行夜訓。(中國軍網)

台灣國防部的2023年中共軍力報告書指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可能在其第三任期內推動「解決台灣問題」進程。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習近平確實可能轉而訴諸民族主義情緒來維護其統治正當性。但就軍事層面而言,共軍的聯合後勤與執行聯合作戰的能力存在重大弱點,2027年前尚不具備武力犯台、速戰速決的能力。

台灣國防部日前將《112年(2023年)中共軍力報告書》遞交給立法院審閱,內容指出,中共在「二十大」後對台工作政策方向更趨明確,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方針修訂納入共產黨章程,並強調「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顯示習近平在其第三任期內很可能推動解決台灣問題。

台灣國防部並指出,從第20屆中央軍事委員會人事佈局來觀察,軍委會將領多具備「實戰經驗」、「科技專長」及「熟悉台海事務」等資歷。例如,破格留任的軍委副主席張又俠以及聯合參謀長劉振立都曾經參加1979年中越戰爭等戰役;軍委副主席何衛東曾任東部戰區司令員,熟悉對台戰備事務;國防部長李尚福為中共航天專家,大力推動武器裝備科技化、信息化及實戰化發展,可見共軍將強化對台作戰整備以及提升區域拒止/反介入(AD/A2)的能力,作為部隊戰訓重點方向。

報告還說,在各軍種的軍事戰略部分,中共陸軍完善「合成旅」的部隊編制,建構全域機動型部隊;海軍確保在2035年前於第一島鏈至第二島鏈之間的海域,建立戰略防禦縱深與抗擊強敵戰力;空軍將在2035年建成攻防兼備的戰略空軍,同時擁有對第二島鏈作戰所需的空中機動、補給及戰略縱深打擊能力。

在火箭軍的部分,在2027年建立第一島鏈內對敵精準打擊能力,2050年建成核天一體信息化戰略核能量;戰略支援部隊將成為共軍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關鍵力量;武警部隊在戰時將遂行防衛作戰。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對此回應:「台灣的前途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來共同決定,各界不要低估中國人民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意志與能力。 」

分析人士表示,從政治層面來看,習近平至今尚未安排接班人,這也暗示著只要他的健康狀況良好,他將會持續連任做第四任,甚至一直做下去。因此,在他第三任期結束時的2027年,有一個重要的政治意涵,就是他該如何說服黨內同志與人民,他有資格可以繼續連任。

經濟放緩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共政權統治的正當性主要來自兩個部分,第一個是高度經濟成長,第二個是民族主義情緒。

然而,中國的經濟正在放緩。彭博經濟學家9月5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正以比我們預期更快的速度轉向更慢的增長道路。」彭博經濟學家預計,203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3.5%,到了2050年進一步跌至近1%,低於此前預測的4.3%和1.6%。 (相關報導: 香格里拉高峰會-台北》約瑟夫・奈伊直言「不應用冷戰角度看美中競爭」 艾利森強調「維持現狀才能避免戰爭」 更多文章

除此之外,中國的青年失業率達到21.3%。陳世民說,有北京大學的學者推估,中國真正的青年失業率可能高達到46.5%,比官方數字高出許多。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以及房地產債務危機、爛尾樓等問題,這些系統性的經濟風險可能導致社會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