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不必麻煩上帝,人類就可以做的四個治水方案

熱帶性低氣壓造成豪雨不斷,南部災情慘重。圖為嘉義地區淹水情形。(圖/網友提供)

一場熱帶性低氣壓,讓中南部七縣市、1200多個地區積淹水,行政院長賴清德說這種雨下在哪裏都會淹,還要批評他的人去當上帝,最後自覺失言道歉收場。這次雨很大當然沒錯,但這種短延時強降雨這些年來也發生很多次,莫拉克風災都過9年了,再說什麼罕見豪雨、且怪氣候變遷無能為力就說不過去。

何況包括去年編列的前瞻基礎建設在內,18年來除了公務預算,已編列5300億元特別治水預算(附表1),這些錢都是舉債編列,編列時朝野合作胡亂加碼,大雨一來卻照淹不誤、甚至淹得更慘,能怪百姓質疑錢都用到哪了嗎?

這次強降雨多個測站時雨量破百,經濟部第一時間就拿雲林口湖宜梧的雨量,跟七月日本關西水災對比,強調台灣的韌性比日本強。這種比法真是不倫不類,因為關於日本的洪水事件很多細節我們不清楚,不能單單比較兩地下了多少雨、死傷多少人就說誰比誰會治水。更何況事實擺在眼前,這次台灣淹得這麼嚴重,光統計的淹水點就上千個,此時再說自己多有韌性就很奇怪。

其實雨下在一個地方會不會淹,跟那塊地的使用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換句話說如果使用不當,都在做增加洪水的事,區域排水容量再大都很難排掉。所以重點是洪水從源頭就要管理並減量,而立刻就能做的就有以下四點。

2018年8月,南台灣豪雨成災,嘉義縣災情(張花冠臉書)
2018年8月,南台灣豪雨成災,嘉義縣災情(張花冠臉書)

一、避免在易淹水地區蓋工業區或住宅

淹水之所以讓人痛苦,除了生活環境大受影響、也會危及生命財產安全,但同樣淹水,淹在人口密集地區、跟淹在空曠地區,造成的損失大不同。與其在易淹水地區大開發,事後再煩惱淹水,還不如一開始就避免在這些地區大興土木。

對照這次以及歷年的淹水地區,很多是地勢低窪、地層下陷、易淹水地區。到昨天為止僅存的8個積水點,包括嘉義縣東石、布袋、義竹都是地勢低窪地區。而同樣淹水嚴重的台南市安南區也是一樣,並不適合在這裏做大型建物,但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開發的新吉工業區,就位於安南區、安定區與西港區交界。

為了開發工業區,把原本具有滯洪功能的123公頃基地墊高1.5公尺,2014年環評時當地居民就擔心大雨來時會讓周邊淹水更嚴重。這次新吉工業區鄰近村落包括十二佃、公親寮、溪心寮、十三佃大多淹水,是當年預言成真,新吉工業區的開發加重鄰近地區的淹水風險嗎?應該可以審視一下。

熱帶低氣壓導致南部豪雨致災,行政院長賴清德到台南麻豆了解排水情形。(賴清德臉書).jpg
熱帶低氣壓導致南部豪雨致災,行政院長賴清德到台南麻豆了解排水情形。(賴清德臉書)

二、洪水不要全擠到末端,前端就要分流

很遺憾經濟部在解釋淹水原因時卻說,是因為區域排水只有十年重現期,擋不了這場百年重現的雨,意思是區域排水要做到一百年才不會淹囉?但現實上這是不可能的。當都市蓋起大樓,道路被填平、墊高,那些原本可以滯洪的地區變成不透水地面,導致積水更嚴重,應該要求這些建物自行吸收增加的洪水。

今年五月水利法已公告增加「逕流分擔、出流管制」專章,個別開發者要為該開發案阻礙排水而負責,假設一個開發基地的建蔽率30%,就會減少30%雨水入滲面積,必須提出滯洪池或雨水蒐集、增加綠地、屋頂植被等措施,用意是讓雨水暫時保留下來,不要流到地面以鄰為壑,否則就不能允許開發。 (相關報導: 風評:雲豹甲車上的「半個總統」蔡英文,被823打敗了? 更多文章

這個點子似乎不錯,但有效的執行方案還沒看到。而災後才是災難的開始,上自總統、行政院長、下至民意代表搶著勘災,談的都是加碼補助、增加治水工程。有效又省錢但會得罪建商及人民的事,未來推得動嗎?現在說還太早。

kyr熱帶低氣壓導致南部豪雨致災,國防部協助抽水。(國防部提供).jpg
kyr熱帶低氣壓導致南部豪雨致災,國防部協助抽水。(國防部提供).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