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烏鴉笑豬黑,真愛自己嗎?

展開雙臂,擁抱真實的一切。(圖/ Niklas Ohlrogge @Unsplash)

在許多家庭中,總會出現這樣的對話:

媽媽:「請妳把書桌整理一下,都堆成垃圾山了;至少把廢紙、飲料罐都拿去丟掉!」

女兒:「那妳勒?還不是把衣櫃都塞爆!」或「爸爸還不是一樣,妳怎麼不管他?」

而類似的場景,也會在不少的班級裡呈現:

教師:「你剛才上課時搶著發言,忘了先舉手等我的邀請。」

學生:「張無忌、韋小寶也沒舉手就亂說啊,你沒罵他們,不公平!」或「你都沒看到趙敏和方怡一直在傳紙條,我怎麼這麼衰?」

至於接下來的畫面,則往往是媽媽一臉尷尬或惱羞成怒,教師急著解釋自己沒有偏心,以致衍生其他的問題,忘卻了預期的指導。

自幼學會以牽拖自保,烏鴉笑豬黑的本事與日俱增

在前述的經驗下,許多人自幼就學到「只要能牽拖任何一隻豬『也是黑的』,便可將『黑』泥巴丟出去」的生存之道。因為「黑」至少分為8色,任何一隻豬都可能有風和影可供牽拖。只要指認了豬黑,最好還是頭名豬,便可以轉移焦點,讓自己躲過「黑」的指責。即使躲不過,拉些豬來墊背,起碼也可以為自己找到「非我獨黑」或「不得不黑」的理由,讓自己「黑」的當然。

這麼一個穩賺不賠的好策略,烏鴉當然要玩到爐火純青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即不時可見「烏鴉笑豬黑」的戲碼。

就拿上、放學時間各校(園)門口的停車亂象來說吧,各種接送孩子的車輛,為圖孩子上、下車方便,不僅無視於路邊的紅黃線標誌,甚至「併排三排」,全然不顧其他車輛的路權。當警察/導護志工/學校人員/其他民眾等,進行糾正/勸導/拍照(打算檢舉)時,便可聽到「別人可以停,我為什麼不能停?」、「每個學校的門口都嘛安捏」、以及「我小時候就是這樣了」等理由,甚至出現「警察有什麼了不起,你可是我(納稅的錢)養的」、「檢舉對你有什麼好處?你這是損人不利己」等叫囂,更有因為不滿開單或檢舉而爆發肢體衝突的案例。

至於其他的戲碼,簡直不勝枚舉,幾近於「自總統以至於庶人,皆以烏鴉為尚」的境地;且在牽拖道術由「他可以,我為什麼不行?」到「憑什麼管我把車騎在人行道,那隻狗還不是隨意小便?」以至於「大家都敢,我又何懼?」的「無所不用其極」之下,烏鴉終於創造出當前「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的社會文化。

為了確保自己夠優秀,用他人為比較和牽拖的對象

表面上,烏鴉牽拖豬隻,是為了卸責避罰,但其實是源自「愛自己」的心理。

人類因為「愛自己」,無不期望下一刻的自己能比這一刻過得更美好、更舒適。但在反省並改善自己之餘,發現透過和他人比較,來證明自己更優秀、更幸福,是一種既省時又省力的作法。也就是將自己更美好、更舒適的表現,建立在「凡是關乎權益的項目,自己能比他人得的既多且快;而涉及責罰的項目,則能比他人得的較少且慢」的結果上。 (相關報導: 劉性仁觀點:金門和平繁榮係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更多文章

孩子老是坐在書桌前無法集中注意力,也許是光使他不專心(圖/freepik)
人類因為「愛自己」,無不期望下一刻的自己能比這一刻過得更美好、更舒適。(圖/freepik)

由於放眼望去,有無盡的他人,足以讓自己基於證明自己,依據想要比較的項目(如網路聲量、遭人舉發),挑選比較的對象(如政壇的對手、競爭的同業);甚至針對想要比較的對象(如前兩任總統),設定「不同」的比較項目(如「長期債務」和「債務淨增」);遂使本該自我比較求進步,演變為專注於和他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