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三張圖片看美麗琉球(沖繩)背後的委屈與無奈

沖繩縣民參加集會,要求美軍基地全面退出沖繩。(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一)方言札

方言札。(作者賈忠偉提供)
方言札。(作者賈忠偉提供)

日本人統治琉球(沖繩)之後強力推行同化政策,因此將琉球(沖繩)語醜化為「難聽的語言(悪い言葉)」、「可恥的語言(恥ずかしい言葉)」,若有琉球(沖繩)學生如果在公開場合或課堂上不小心說了琉球(沖繩)語,那怕只有一句或一個字,他(她)就會被師長掛一個叫「方言札(方言牌)」的木牌在脖子上,以示羞辱。這個牌子會一直掛到他(她)發現另一個說琉球語的學生為止,結果使得琉球(沖繩)小學生間相互告密的風氣大盛,攪的孩子們互不信任而終日惶惶不安。這個狀況到了日本投降後並未因此改善。日本投降之初,原有的琉球(沖繩)語得到暫時解放,但大約是在1947~1948年間,琉球(沖繩)部分地區的小學又開始使用「方言札(方言牌)」來警告與限制琉球(沖繩)人使用方言,到1951年4月,在第2屆全琉球(沖繩)舉行的校長會議中,已將「徹底勵行標準語(即日本語)」當成「本年度重點目標」之一。就因為日語的不夠普及,1957年的一份調查報告便指出,在琉球(沖繩)主要的商業區──那霸地區,全天候(學校及家裡)使用日本語(共通語)的中學生不過13%而已。而在偏遠的名護地區(註一)則更低,只有0.3%的中學生全天候使用日語。一直到1965年之後,日本政府採行「返還政策」後,「方言札(方言牌)」才逐漸被淘汰。到了20世紀90年代,日本政府開始意識到方言保護的重要性,琉球(沖繩)民間也提出對琉球(沖繩)方言保護的訴求。2006年,沖繩縣政府將每年的9月18日定為「島言葉日」,島即指琉球(沖繩)島,言葉即是詞語,喚醒琉球(沖繩)人對本土語言的保育意識,避免琉球(沖繩)方言死亡(註二)

附帶一提:在日本海外殖民地的排行上,第一是琉球(沖繩)、第二是朝鮮、第三才是臺灣,因此在日本近代對外擴張的歷史中,有「琉球是長子、朝鮮是次子、台灣是三子」的說法!

(1)琉球(沖繩)在1609年成為中(明/清)日兩國共有籓國(雙屬)、1872年被日本強行併吞而成為琉球籓。以琉球(沖繩)人日化之深,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語都沒有那麼普及,更何況殖民地位排行第三的臺灣(臺灣是在1895年才成為日本殖民地),所以在陳嘉蔚與魏德聖編劇、馬志翔執導的電影《KANO》劇中,一般臺灣社會從頭到尾都使用日語對白在當時是不可能存在的,這樣的劇情安排顯露出導演或編劇對於歷史的考究不但不到位而且不用功,也難怪外界指這部戲有過於媚日之嫌!

(2)1930年12月,由蔣渭水領導的「臺灣民眾黨」修正了──綱領、政策與黨章,其中政策綱領第二十二條──《學制之改革》中明訂:

(a)實施義務教育、(b)即時廢止援業料(學費)、(c)公學校須以漢文為必修科,教授用語,內(日語)臺語要併用、(d)內(日本本地人)臺人教育機會均等(註三)。這也說明了日語在臺灣並不普及的事實。 (相關報導: 40年前沖繩長什麼樣?美軍基地成大兵性愛天堂,一輯照片看盡享樂淫亂背後的狂躁不安 更多文章

(二)美軍用「槍劍和推土機式」強佔琉球(沖繩)人的土地

美軍用「槍劍和推土機式」強佔琉球(沖繩)人的土地。(作者賈忠偉提供)
美軍用「槍劍和推土機式」強佔琉球(沖繩)人的土地。(作者賈忠偉提供)

截至2012~2013年為止,全日本的美軍基地為113個、駐日美軍(USFJ-United States Forces Japan,在日米軍)約有35,000人,另有文職人員約5,000人,其中近半數駐紮在琉球(沖繩),而駐日美軍基地總面積的74.2%都集中在琉球(沖繩)──合計共有34個基地(註四)。琉球(沖繩)縣總面積為2,276.2平方公里,其中約10.2%為美軍基地(約230平方公里),而且琉球(沖繩)的29處水域(港灣)及40%的領空,一直以來也處於美軍的管理之下,然琉球(沖繩)卻只占日本領土總面積的0.6%(單計沖繩主島之面積,美軍基地佔當地面積約20%),這意味著美軍軍事基地在琉球(沖繩)的密度是日本本土的500倍左右,其中有超過41%屬於琉球(沖繩)農民的原有耕地。最糟糕的是當年美軍取得土地的方式,不但粗暴而且無視於琉球(沖繩)百姓的權益──直接動用武裝美軍、鎮壓、甚至是槍殺不願讓地的農民,因此琉球(沖繩)人就把美國接收土地的方式,稱為「槍劍和推土機式」的接收。美軍在琉球(沖繩)隨意「圈地」是在1945年琉球(沖繩)戰役剛剛結束時,當時美軍把倖存的琉球(沖繩)居民趕進收容所,然後就自行佔地劃界。統計到1955年為止,美軍佔地高達40,000英畝,也就是琉球(沖繩)有13%面積的土地都成了美軍的基地,而其中44%原來都是琉球(沖繩)百姓賴以為生的農耕地與住家。造成至少25萬人,即島上將近一半的居民無家可歸。為了紓解島上的人口壓力,美軍甚至在1954~1964年間還誘騙了至少2,000多琉球(沖繩)百姓移民至南美的玻利維亞。不過人是移過去了,但美國人承若給予的土地、財務等援助,則統統跳票。後來美軍雖然在琉球(沖繩)本土完成了所謂的──法定租借手續,但卻是透過行政主席與土地所有者間接簽約的方式,不但未能顧及土地所有者的意願,而且所付的租金價格只有當時土地現值的6%,租期更長達20年,有的租約則是標明了──永久租用。弔詭的是,由駐琉球(沖繩)美軍所發展出來的「基地經濟」,對經濟長年處於不景氣的琉球(沖繩)來說,是很現實而無奈的好處。同樣的琉球(沖繩)人也為此付出巨大代價,由美軍衍生出的──飛機噪音(起降)、交通肇事、喝酒滋事(美方在此地不受司法管轄),被視為當地三大公害(註五),甚至軍機墜毀於住宅區的安全問題,也讓許多令琉球(沖繩)人長年感覺生命受到相當威脅,這些被琉球(沖繩)人統稱為:「基地公害」其實還包括了──製造過量的垃圾、隨意掩埋焚燒有毒廢棄物、廢棄未爆彈的拆解清除、基地漏油導致土壤與地下水汙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