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跟外資都跑了!專家警告:越來越多中國人搬到海外避險,是不信任的訊號

東風-31。(翻攝《202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戰鬥序列》報告)

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出現了外資撤離潮,以富人階級為中心紛紛避走海外的移民潮也越演越烈。研究中國經濟的權威專家――柯隆氏(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分析其背景因素。

實施改革開放30年,中國超越日本

40幾年前,中國最高掌權者鄧小平一上任,就為之前毛澤東時代的鎖國政策劃下休止符,走向了「改革開放」之路。那個時候,到訪中國的外國人所看到的中國是滿目瘡痍的大國。鄧小平在共產黨領導層裡面是罕見的現實主義者,招攬外國企業赴中直接投資,致力縮小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差距。

在那之後,大約過了30年,中國經濟出現飛躍性的成長。2010年換算成美元的名目國內生產總額(GDP)超越了日本。後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前往海外旅行,他們去到國外全都嚇了一跳,先進國家的機場和道路又老又舊,根本比不上中國的基礎建設。中國人開始對自己的國家引以為傲。

中國人信奉達爾文主義的傾向尤為強烈,中國的歷史教育是以弱肉強食的概念為基本文脈,認為弱國會被強國侵略。先進國家花了100年才得以實現的經濟成長,中國人誇口說自己僅花30年就辦到了,身為中國人的驕傲感更加高漲。

與美國衝突的「華夷秩序」

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無論經濟如何地成長,中國政府始終不忘主張自己是發展中國家。2022年,中國的人均GDP為1萬2,814美元。然而,有國際政治學者指出,是因為中國政府想要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下享受國際貿易的優惠待遇。明明不再是發展中國家,卻主張自己仍是發展中國家而想要享有優惠待遇,這被認為是狡猾的做法。

實際上,中國政府主張自己是發展中國家的另一個目的,被認為是為了穩固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對中國而言,在聯合國的外交事務上,非洲是最大的「票倉」。中國政府透過主張自己是發展中國家,以此顯示出與非洲各國的夥伴關係。

就事實來說,習近平上任以來,中國政府每3年就援助非洲國家600億美元(約8兆3,000億日圓)。但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濟也不斷減速,即使如此也仍然承諾要援助非洲300億美元。除此之外,中國的大學也招收來自非洲的大批留學生,並且每年提供高額的獎學金。中國把與非洲的合作關係定位為中國外交的一大支柱。

在國際政治上,雖然對中國的擴張路線予以強烈批判,但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關係確實趨於穩固。不限於非洲國家,為了強固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推出了主導性強的「一帶一路」戰略。雖然這個構想是為了支援整備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但是中國的外交影響力也藉此得以強化。換言之,也可以說這是習近平政權所欲建立的,以中國為世界中心的新「華夷秩序」。 (相關報導: 日本沒飯吃的窮人越來越多!食物銀行基層嘆:收到很多愛心和庫存,但還是遠遠不夠分 更多文章

不過,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沉醉在發展中國家的首腦如「朝貢」般紛紛訪問北京之際,對美中對立的危機處理卻是失敗的。習政權的失算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圈,而與既有的霸權國家美國產生衝突。中國政府對於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往來相當得心應手,但是要如何應對美國,似乎卻還抓不到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