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中經院公布新的經濟預測,把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下調到1.6%,告訴國人,今年眼看是「保2不成」了。但接著更大的風險則是:經濟的下滑看來尚未止跌,最終是否能「保1」,還要「再看看」。
中經院原先對今年成長率的預測值是2.01%,但在全球景氣趨緩,台灣外銷訂單與出口直直落、連續10個月出口衰退且衰退幅度高達兩位數情況下,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0.41個百分點,預估為1.6%。從整體經濟表現與趨勢來看,短期看不到反轉可能,今年可確定「保2不成」了,這也可從各家預測數字看出來,因為預測值都是下修。
去年對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原本多在2.5-3%上下,如台經院預測值是2.91%、主計總處預估2.75%、中經院預估2.72%、央行預估2.53%、台綜院2.51%等,去年12月下旬中研院新的預測值下修到2.41%時,還讓外界頗震驚。但現在回頭看,2.41%這個數字又顯得「高得不切實際」。
官方的主計總處5月公布對今年的成長率預測值已下調到2.04%,但央行6月公布的新預測則是又下修到1.72%,而3月時央行的預測值還有2.21%。民間智庫方面,台經院4月的預測值是2.31%,台綜院6月的預測則已降到1.45%,比中經院的1.6%還低。至於國外的預測大致在1-2%之間,最低的巴克萊資本6月的預測值已是直接掉到0.7%,連保1都不成。
從這裡看出各家的預測、及在時序上的調整,可以確定今年保2不成,主計總處8月必然下調預測值到1.5%左右,因為5月預測2.04%的成長率時,是認為第2季可以「緩步復甦」,實際情況則是出口衰退仍嚴重、復甦延緩。至於最後能否「保1」,也還在未知之數,因為部份經濟數據的惡化超乎想像。
台灣這波經濟下滑,出口衰退是主要原因。作為一個出口導向經濟體,出口就是台灣經濟的命脈,過去長期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5成多到6成,近幾年則更提高到7成上下,出口幾乎可直接為台灣經濟表現「定生死」。從去年9月出口出口衰退到今年6月,已連續10個月衰退,且情勢尚無緩和的跡象─6月衰退幅度是令人咋舌的23.4%。
出口如此疲弱 主因當然是全球景氣不佳。對今年全球經濟成率的預測值,世界銀行6月預測為2.1%,比去年3.1%低了1個百分點;IMF(國際貨幣基金) 4月將預測下修至2.8%,低於去年擴張性的3.4%,而且認為全球經濟仍在下行中。
因此,可以把全球經濟放緩視為出口衰退的主因,而且不僅台灣,那些出口導向的亞洲經濟體日子都不好過:香港連續13個月出口衰退,韓、星、中、越南等都出現出口衰退。
而對台灣而言,中國的情況又特別值得注意。中國市場(含香港)占台灣出口的比重達4成左右,台灣出口許多半成品、生產機具到對岸,對岸在加工生產後再出口。因此,中國經濟表現、出口好壞,都會深深的影響台灣經濟。
這次情況就是如此─中國出口衰退、經濟動能降低,6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年降12.4%,對美出口衰退超過2成,外界稱為「斷崖式下滑」。上半年台灣對中國出口衰退26%,居各主要市場之冠,中國占台灣出口比重下降到35%左右。其實,韓國情況相當雷同,對中國出口出現2位數的大幅衰退,台韓的半導體對中出口同樣大幅衰退,因所導致總體經濟表現差。
今年上半年,中國單月對外出口有4個月出現衰退,原本外界寄望中國經濟能帶動全球經濟,但現在這個期待已降低,甚至認為中國出口衰退擴大,在凸顯全球經濟困境擴大的同時,也代表中國經濟更難脫困。與此同時,美國經濟雖然表現出韌性、陷入衰退風險較先前降低,但今年成長率預測值也只在1-2%之間,自保有餘但難把全球拉出泥沼。 (相關報導: 亞洲四小龍Q1台灣GDP墊底!經濟慘輸香港?謝金河揭2大關鍵打臉:台股1年內就贏了 | 更多文章 )
對台灣而言,只能期待出口儘快翻紅,才能讓經濟轉好;要出口好,就要等中國與全球經濟好轉,但這天不會太快,特別是地緣政治角力持續時,更難預測,早則第4季、慢則明年,因此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要在1%左右的門檻徘徊了。其實,台積電法說會把全年營收數字一口氣調降1成,就是一個指標,一葉知秋,對今年經濟是該保守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