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風險中心多年來持續進行氣候與能源相關民意調查,為回應我國於2022年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2023年確立的2050淨零排放入法,就政府推動淨零轉型進行「2023年淨零轉型民意調查」,並於今(19)日發布記者會公布結果。調查結果顯示,逾九成受訪者深刻感受到氣候變遷威脅,並有逾8成民眾支持能源世代正義,也願意為此支付更高的電費,同時支持政府開徵碳稅。
該研究採用電話民調方式,抽樣對象為全國不包含金馬之18歲以上民眾,調查時間為民國112年5月29日至6月25日止,共計1075份有效樣本數,其中775份為市話、300份為手機。
調查結果顯示,有9成的受訪民眾無氣候懷疑論、感受未來氣候衝擊,8成支持能源世代正義。台大國發所助理教授表示,相較於2020年的調查結果,有更多民眾表示已親身接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此外,有19.3%民眾表示曾受到氣候災害的損害,其中有15.6%損失超過40萬元,顯示政府必須更重視調適策略的制定和實施。
而針對政府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衝擊的能力,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員、政大創新國際學院院長杜文苓則指出,台灣民眾對於政府提供氣候災害資訊、以及跨部門的溝通合作上都是抱持肯定的態度,但其中對於跨部門溝通合作的肯定和不肯定差距不大,顯示政府應該加強跨部門合作。而對於政府面對氣候變遷能力的信任度則較為不足,有50.2%民眾對於政府能力表示不信任,並有高達七成民眾希望政府制定更完善的因應策略。而在為了減緩氣候暖化,政府應限制高用電產業用電上,總體有49.1%表示同意,略高於不同意的43.9%,除了因政黨因素影響外,女性53.7%同意政府採限制作法,也高於男性。
而在經濟與消費相關議題上,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林木興表示有逾八成的民眾同意開徵碳稅,並願意為了減少未來氣候損失而支付更多電費;逾兩成民眾已有電動汽、機車,有意願購買的民眾則達45%,多於沒有購買意願的31.6%;而在共享汽機車方面,已使用過的受訪者達21.2%,有意願使用的受訪者則達38.6%。此外,有41.3%受訪者支持「政府公布分階段調整電價時程」、40.9%支持「電價委員會每年定期檢討電價」,顯示大部分民意不支持凍漲電價。
而根據臺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臺灣社會已經發生能源轉型典範轉移,高達76.0%受訪者支持再生能源成為穩定能源,71.7%願意付多些電價改用再生能源電力,同時有73.3%受訪者支持政府2025年綠能提升至20%以上。
此外,住家屋頂已安裝太陽光電有8.2%,有意願安裝者高達49.4%,各層級家庭月收入者安裝意願也高;優先將碳費回饋到增加節能與再生能源者則有46.8%,高於其他選項。對於停電事故頻繁如何強化電力系統韌性,選擇促進能源多元化與分散化者有48.8%;而針對缺電應如何強化供電穩定,選擇加速再生能源發展52.5%,調整電價合理價格者19.9%,減少電力使用需求18.0%,使用核電、增加供電來源6.9%。
周桂田指出,總體來看臺灣社會已經高度覺醒氣候變遷,然而政府治理猶待加強;本次調查雖然顯示能源轉型典範已經普遍落入到民眾意識,然而政府除了把握這一波的社會期待,仍應更系統、細膩的規劃再生能源的推動,一方面強化屋頂型太陽光電的獎勵設置,另一方面在推動大規模的太陽光電建置,應循合理的國土規劃與永續原則,開闢問題解決機制與社會對話共識,避免對立與抗爭。
此外,臺灣民眾普遍感受到未來氣候災害已不可避免,也越來越多人親身遭遇到氣候災害損失,政府應該就氣候調適提出因應政策,讓民眾有所依循;這也符合近期IPCC AR6特別報告中提出氣候增溫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而目前民眾對政府氣候治理仍有一定信任,相關氣候政策與調適不能再牛步,應該加大加快科研與政策佈局未來。 (相關報導: 幕後》國民黨竟思考兵行險招!借力使力郭台銘參選 助侯友宜死中求活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