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旅作家劉家駒絕筆:共產黨篡改黨史、軍史,是對國家民族的巨大危害

中國軍旅作家劉家駒(高瑜 Twitter)

中國軍旅作家、曾長期擔任『炎黃春秋』副主編、有「董狐筆」之稱的劉家駒于2017年7月31日去世,享年86歲。臨終前,他留下『千字字絕筆』,指責中共篡改黨史軍史,「我曾渴望領導人中有良知者會向國人作出深刻的懺悔,可嘆的是由期望、失望變成絕望。」

劉家駒編撰中共黨史軍史,務求歷史細節之真實,直言「朝鮮戰爭(韓戰)是為金日成火中取栗」,且不諱言解放軍「殺人如麻性亂不止;劉退休後擔任《炎黃春秋》主編十一年;在雜誌於去年停刊前,劉家駒於重病中還寫下〈炎黃春秋和它的歷史虛無主義〉,抗議官方的劫收。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劉家駒先生臨終時留下大約70餘篇目前不能發表的文稿,自認反映了他「一生經歷和見聞的歷史暗角」。他仍深信「歷史的亂象還會返璞歸真」。

劉家駒絕筆全文:

我的大限己至,離世之前,留下些心裡話向您(你們)訣別,祝願你們幸福長壽。

我是1949年12月在重慶參軍的。12軍的軍政大學,以及所屬各師的幹校,各團的隨校,軍師團的醫疔機構和文工團隊等,先後在重慶地區招收大中院校學生入伍有9600多人(我們這批勵志報國的學生,在朝鮮戰場上傷亡有600多人,其餘的人大多因家庭出身、社會關係和言論右傾遭到清洗,最後留存在軍隊的僅有55人)。

我進入35師幹校後,學習社會發展史,參加征糧剿匪。1951年,12軍投入朝鮮戰爭的第五次戰役。我從文化教員改行到師屬山炮營三連任見習副排長、排長、指揮排長。戰爭結束,回國後擔任副連長,訓練隊副隊長。1957年,師政治部借調我參加12軍部隊史寫作,並為老幹部代寫回憶錄。

我是高中肄業的文化程度,擔當寫史真讓我難為。這是組織做出的安排,必須遵從。我努力閱讀軍史史料,學習範文,請教學者,在摸索中提起了筆。當時,全軍各個部隊都在組織寫軍史進行光榮傳統教育,總政治部的指示告誡:下筆不得暴露我軍的陰暗面,每篇文章都要緊緊把握住人民軍隊的「光榮、偉大、正確」這一宗旨。

從1957---1959的兩年間,我在這一規範下,為師團幹部代筆寫出進軍四川的《搶渡烏江》,解放重慶的《山城拂曉》,成都戰役阻止胡宗南10萬殘軍西竄的《不讓敵人逃往康藏》。我還記下《大破銅鼓寨》,《巧襲觀音廟》等一組我軍征糧剿匪的故事。

關於朝鮮戰爭,我記錄整理了《司號員到指揮員》、《在醫療戰線上》、《上甘嶺的一支車隊》和戰鬥英雄胡修道的小傳等篇,編入《光榮的道路》下發部隊。1964年,我參與寫《郭興福和他的戰士們》後,《解放軍文藝》社收編了我。 (相關報導: 解放軍建軍90周年:你在官媒宣傳裡看不到的中共軍史 更多文章

我到編輯部當了散文組副組長。散文組要編發大量的革命戰爭回憶錄,對紅軍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方方面面稿件中的史實查詢,我走訪老革命,獲得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其中有不少血腥的、醜惡的史實。比如: 蘇區莫須有清除「社會黨」、「AB團」,濫殺自己人近10萬;長征流竄中為求生存一路的打砸搶;四渡赤水是碰壁川軍之後的大逃竄;抗日的平型關一役,自己傷亡兩千八,殺敵只八百三;百團大戰,只出動三萬一千人,打了幾個小仗,還誇大了敵人的傷亡;解放戰爭,在東北製造了令人心冷齒寒的死城、鬼城、血城;朝鮮戰爭是我軍為金日成火中取栗,傷亡近百萬……為凸現我黨我軍的光輝,大量的「陰暗面」史實被塗上「金」或被掩蓋。我問過總政文化部副部長陳亞丁:「我們是一支勝利了的軍隊,為什麼就不能向世人說出些史實的負面?」陳回答了一句話:「暴露我軍的短處就是給反動派幫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