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到後西方》「中國貿易可能再2、3年就會超越美國」劉遵義:全球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亞洲

劉遵義說,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貿易成長非常快,可能在2、3年就會超越美國。(陳明仁攝)

長風基金會、台灣研究基金會共同舉辦「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系列研討會,今(3)日並邀請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Lawrence Lau)、前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以「台灣的挑戰與契機」為題進行討論。陳添枝表示,在經濟改革的路上,中國不僅僅滿意於向西方看齊,而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政府引導、提供準則,但最終結果是由市場所決定,而不同於西方市場經濟下的大企業僅需對股東負責,在中國人觀念裡,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同樣重要。

長風基金會與台灣研究基金會在2、3日於台北舉辦「『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之探索國際研討會」,邀集多位國際學者探討當前全球秩序與國際關係,今日並邀請劉遵義、陳添枝探討在中國崛起的境況下,台灣面臨的挑戰與契機,並由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擔任主持人,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擔任評論人。

劉遵義表示,世界過去40年年有很大變化,冷戰結束、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強權,而現在雖然大家不再談華盛頓共識,有北京共識,但不見得能發揮更多效用。

2016年全球GDP 中國佔了10.1%

劉遵義引述數據指出,1970年代美國跟西歐佔全球GDP的60%,東亞只佔10%,中國僅有3.1%,但到了2016年情況已不相同,東亞已佔了28%,美國跟西歐則下滑到41%,中國則成長到來到15.1%;另外在全球貿易總額方面,1970年代時歐美佔了47%,東亞不到10%,2016年時西方國家則僅有37.2%,而光中國便佔了10.1%,顯示全球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亞洲來了。

劉遵義,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參加「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之探索」國際研討會,【場次七】。(陳  明仁攝)
2016年全球GDP,西方國家則僅有37.2%,而光中國便佔了10.1%,顯示全球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亞洲來了。(陳 明仁攝)

劉遵義接著說,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貿易成長非常快,可能再2、3年就會超越美國,當然大家可能會擔心中國成長夠不夠穩定穩定,但歷年出口比重方面,中國其實非常低,這指出中國經濟其實不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此外中國在2007到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時,經濟成長率仍有6.5%,可見它的經濟成長跟出口是脫鉤的。

中國崛起提供台灣機會 未來中國經濟會趕上美國

呼應劉的主軸,陳添枝則說明,中國崛起其實對台灣提供很多機會,未來預估中國經濟會趕上美國,並會因此建立許多經濟制度,這和過去熟悉的西方模式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的經濟結構必須要調整,才能適應2個不同的架構,但這其實難度非常高。」

陳添枝說明,從1978年以來中國進行非常多經濟制度的改革,也造成許多改變,如私人企業比國營企業產出還多,也有很多民營機構、許多商業銀行跟證券交易所,並蓬勃發展創投產業,這更發展到足以影響經濟的狀態,這些都是1978年所沒有的。 (相關報導: 從西方到後西方》一帶一路如「朝貢制度」 鄭永年:中國的多邊主義認為兄長應多做貢獻 更多文章

陳添枝,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參加「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之探索」國際研討會,【場次七】。(陳  明仁攝)
陳添枝說明,從1978年以來中國進行非常多經濟制度的改革,也造成許多改變,如私人企業比國營企業產出還多。(陳明仁攝)

中國「社會主義式市場經濟」 國家會介入市場

陳添枝認為,這些轉變是為了跟國際接軌,但轉變還沒結束,而中國也不僅只滿足於向西方看齊,所以這被叫做「漸進式轉型」,中國與西方的2個架構間,未來至少會有15到20%的不同,而中國把這叫做「社會主義式市場經濟」,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社會主義,國家會扮演在反常狀態出現時介入市場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