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誠全球聯盟組織(PwC Global)資料統計,2018~2030年全球醫療支出增加金額為4.4兆美元,成長率約42%;以台灣的情形來看,平均每人1年的醫療保健支出也達到6萬元。
疫情後不僅帶動醫療產業快速轉型,數位化更讓精準醫療發展有機會發展為戰略產業之一。為此,風傳媒與保德信舉辦了「2023年新科技新醫療」投資趨勢講座,除了探討智慧科技導入醫療的發展趨勢,更剖析醫療產業爆發力下的全球投資機會。
「有望成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
風傳媒集團合夥人兼社長王學呈提到,在數位化潮流下,從高齡化趨勢及台灣IT實力的發揮,加上健保龐大的數據資料庫等條件,都讓人對於醫療產業結合科技運用有新了解與期待,在投資潛力上,醫療產業甚至可能成為另一個護國神山。

在台灣市場深耕超過30年的PGIM保德信投資管理看準醫療商機,從2002年便成立第一檔醫療基金─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至今基金規模已近100億,為台灣規模最大的醫療基金。PGIM保德信行銷長梅以德表示,醫療產業與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精準醫療的趨勢發展與再生醫療相關新興生技法令的逐步開放,未來投資機會相當可期。

本次講座更邀請到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吳明賢談從數位化到智慧化「醫療科技革命」的轉型與運用。吳明賢院長提到,由於高齡化社會與全球疫情影響,醫療體系勢必面臨改變,必須從過去以「治療」為主轉向以「預防」為重點。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科技整合方能帶動真正「未來醫學」

本次講座更邀請到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吳明賢談從數位化到智慧化「醫療科技革命」的轉型與運用。吳明賢院長表示,由於高齡化社會與全球疫情影響,醫療體系勢必面臨改變,必須從過去以「治療」為主轉向以「預防」為重點。
過去淺層醫學的困境在於資料不充分加上看診環境有限、時間不足,民眾習慣了有症狀才看醫生,而醫療資源有限,也較難能聚焦在疾病的早期發現。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成年人口更有70%屬於亞健康族群,龐大的高齡化醫療照護將會是很大的負擔。要改善台灣醫療產業的困境,必須要透過精準醫療的思維,透過數位轉型來解決目前醫療系統問題。
吳明賢說明,AI發展帶來相當大的支持,舉例來說,影像判斷能夠更精準輔助辨識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表徵,若透過影像和感測器捕捉到的資料分析,也能夠增進對病理生理學和醫學上疾病與傷害機制的新認識;透過AI與大數據運用,可提前讓疾病獲得警示,更能協助未來在個人化精準醫療上的作法上,從疾病醫學轉型至健康醫學。 (相關報導: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醫療照護將達2.8兆美元 社會成本更高 | 更多文章 )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醫療產業正在創新突破的轉捩點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也分享了從投資面看醫療產業的爆發力與投資機會。江宜虔表示,醫療產業基金的表現40年來年成長率不僅排名第一,同時,在1986~2023年4月美國S&P500指數中也顯示,其獲利成長為負值的比例偏低,這些都顯示從投資角度看,不僅穩定度最高,同時也較具防禦性與成長性;不僅在經濟復甦的大環境下表現不凡,即使經濟衰退的變動之下,醫療產業相對獲利也是相較其它產業表現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