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進黨竭澤而漁的末日狂歡

「館長」陳之漢與段宜康隔空互嗆,作者認為,段宜康不重要,他只是許多民進黨黨員和支持者的縮影;陳之漢也不重要,他只是台灣社會普遍不滿民進黨政府的發聲筒。(飆捍@facebook)

民進黨籍立委段宜康用「垃圾」、「靠北三小」謾罵台灣網紅陳之漢,網路喜稱陳之漢為「館長」,乃因其事業為經營健身房。段宜康透過社群媒體攻擊陳之漢,只因陳之漢批評民進黨浪擲金錢,卻漠視台灣的運動員、基層警員、消防員、醫護的福利不增反減,年輕人看不到前途,弱勢偏鄉問題持續增加。

其實,段宜康不重要,他只是許多民進黨黨員和支持者的縮影,因此無須特別針對段宜康。陳之漢也不重要,他只是台灣社會普遍不滿民進黨政府的發聲筒,因此無需特別針對陳之漢。「垃圾」和「靠北」這樣的用字遣詞,甚至也不重要,這不算民進黨人使用過的最下流文字,也遠不及民進黨及獨派支持者,日常在網路上習慣使用的那一大串最尖酸刻薄的用語。

段宜康只是一個符號,他只是綠營獨派的縮影,在段宜康這個符號的背後,還站著成千上萬的段宜康們,就如同在公園辱罵榮民老伯的洪素珠,她也不孤單,網路上輕易能找到成千上萬的洪素珠們。偷拍馬英九運動時意外走光的陳育賢,她也不孤單,陳育賢是蔡英文的隨行攝影記者,自然更加肆無忌憚。

那些對蔣中正陵寢潑墨,對兩蔣銅像斬首、支解的年輕人也不孤單,他們有民進黨和台獨團體做靠山,軍警拿這些違法分子一點辦法也沒有,更別提「太陽花運動」裡那些違法滋事的年輕人,在民進黨掌權後,受到姑息與縱容,乃至享受民進黨給予的政治分贓。媒體的生態,就像社會的沉淪一般快速,獨派名嘴在節目上說話無憑無據,含血噴人成為家常便飯,至於名嘴哪一集節目中該講什麼話,該罵誰,端視背後的獨派金主和民進黨內派系鬥爭的需求而定。

儘管如此,正因為有段宜康,正因為有洪素珠,正因為他們背後有國家機器支持他們行使暴力,人民反而更加懷念那段過去台灣官員、民意代表乃至公眾人物說話時,若流於粗暴低俗,只要稍稍越過紅線,仍會遭到社會輿論的嚴厲譴責,乃至媒體爭相撻伐的時光。如今,紅線的位置因人而異,道德的標準因立場而異,政治鬥爭和選票計算成為民進黨最高的道德標準,一切隨民進黨的需求而調整,台灣社會因此失去了是非,換來的是道德與共識的進一步淪喪。

曾幾何時,政客的粗暴言行,變成一種社會默許,甚且能獲得支持者鼓舞讚賞的台灣價值?如果,這不是蔡英文口中的台灣價值,請問什麼才是台灣價值?道德是非的雙重標準,只是高於台灣價值的台獨價值,用以分辨敵我,最大化政客權鬥效能,便利民進黨人謀權牟利的客製化工具。道德墮落的社會,反襯台灣民主的失能;兩極分化的政治對立,凸顯社會互信的土崩瓦解。這樣的現實,當蔡英文高呼團結,譴責不與民進黨同心同德的異議者時,豈不可笑? (相關報導: 吳典蓉專欄:當年追求大學自主的健將 這次為何都挺教育部「拔管」 更多文章

20180527-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前往投票「2018年民主進步黨新北市黨部黨職改選」,向在場投票黨員揮手微笑致意。(陳明仁攝)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資料照,陳明仁攝)

不過才十年前,台灣的政治人物說話,還是有一定尺度。無論真誠與否,為了維持自身及所屬政黨的道德形象,多數政客,在社會輿論的監督下,基本上仍會約束自身言行,不至於頻繁地口出惡言,爆粗口,罵髒話,動輒羞辱政治異議者,排除異己,對人民做出敵我區隔,進而恐嚇反對者,譏嘲老百姓。比如段宜康們批評陳之漢為不知感恩的垃圾,鄙視花蓮選民,羞辱軍公教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