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其實是一場心理調查。各位只需要做我公司建議所有客戶做的簡單準備,就能信心十足地上場。列出可能派上用場的重要談判工具,例如替每一場談判量身打造的標籤與校準型問題。壓力兵臨城下時,不要急著站出去,要做好最萬全的準備。
在詳細介紹談判準備之前,先提醒大家一件事:有的談判專家把預做演練奉若神明,建議客戶先寫好劇本。談判會如何開展、協議會採取什麼形式與內容,統統先預設好。依據我公司的經驗,我認為良好的初期準備,將至少替每場談判帶來七比一的時間報酬率,省下反覆談判與釐清執行辦法的工夫。
娛樂產業為了宣傳銷售用途,會用被稱為「一頁」(one sheet)的單一文件摘要產品特色。我們也可以模仿這個概念,利用談判的「一頁總整理」,摘要列出上場時會用到的工具。
談判總整理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目標
想一想最理想與最糟糕的情形,但只寫下代表最佳結果的特定目標。談判專家一般會建議靠列清單做準備:你的底線、你的真實目標、達成目標的方法,以及你要如何反駁對手的論點。然而,這種典型的準備法有幾個問題。首先,這種方法缺乏想像力,可以預見談判互動將變成各退一步的討價還價。換句話說,的確會談出結果,但通常是普普通通的結果。傳統準備的重點與最大的弱點,在於「BATNA」。
費雪與尤瑞在一九八一年的暢銷著作《哈佛這樣教談判力》中提出「BATNA」一詞,意思是「談判協議的最佳替代方案」(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簡單來講,就是談判失敗時的最佳選項、最後的退路。舉例來講,如果你想賣掉自己的二手車BMW 3系列,如果已經有車商提供書面開價,願意用一萬美元收購,把車賣給那家車商,就是你的「BATNA」。「BATNA」的問題是我們會落入「無魚,蝦也好」的陷阱。研究發現,人類在碰上談判這種複雜的高壓情境時,只能維持有限的專注力。因此,一旦開始談之後,我們很容易被最影響心理的事吸引過去。此時,我們因為一直想到「BATNA」,「BATNA」變成了我們的目標、我們開口要求的上限。我們花了數小時想著「BATNA」後,只要是比那好的選項,心中就會讓步。
「別要求太多」的念頭實在太誘人。自尊是談判時十分重要的關鍵,許多人會設定小目標,以求保護自尊。目標設得很低時,很容易就能說談判成功了。因此,有的談判專家表示,許多人以為自己設定了「雙贏」(win-win)目標,但其實只是擁有「有就好」(wimp-win)心態。這種類型的談判者把目光放在底線,最終也只拿到底線。
(相關報導:
主管、同事亂發飆,絕對不要回應他!4個職場生存密技,教你應對不講理的同事
|
更多文章
)
如果重點不能擺在「BATNA」,那要擺在哪裡?我一向告訴客戶,做準備時,應該想著極端的結果:最佳與最糟結果都要想一想。知道最理想的情況是怎麼樣,最糟是怎麼樣,就會不再害怕。因此,各位要找出自己無法接受什麼,也要知道最皆大歡喜的結果是什麼,不過別忘了,在準備階段,我們尚未從另一方身上得到資訊,因此最好的結果,很可能還勝過想像。記住,永遠不要覺得「這樣就好」,即使有好東西也不爭取。把心態調整好,要自己有彈性,就能帶著制勝的心態坐上談判桌。
舉例來說,假設你想賣掉舊喇叭,因為你需要一百美元買新喇叭。如果一直想著最少要拿到一百,聽見有人說要出一百,你就會鬆懈,最後就只拿到一百。然而,如果知道舊喇叭在二手音響店可以賣到一百四,可以把目標價提高到一百五,如果有人出更高,當然更好。
我建議客戶要想像最佳/最糟情形,讓心中有個底。不過,做談判準備時,把目光放在最高目標就好,靠著人性心理,給自己全力以赴的動力,讓自己覺得只要有任何條件不符合目標,就是「失去」。學界過去數十年來的目標設定研究發現,設定明確、挑戰性高、但有可能辦到的目標,最後得出的結果,將勝過沒設目標或只是「盡力而為」的組別。談判的基本道理就是「要得多(要說出來),得到的也多」。
設定目標的四步驟包括:
■設定樂觀但合理的目標,而且要定得一清二楚。
■寫下來。
■與同事討論目標(話說出去之後,我們就比較不容易臨陣退縮)。
■把寫好的目標帶進談判。
第二部分:摘要
用一兩句話做摘要,寫下已知事實:為什麼會有這場談判。除了為自身著想的「我要什麼」,我們還得有可以和別人談的東西。此外,我們得準備好用戰術同理心來回應另一方的主張;除非另一方不會談判,否則他們會用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詮釋事實。一開始,就要讓雙方有共同的理解。各位得先清楚描述情形,才有辦法就事論事。你為什麼要談判?你想要什麼?對方想要什麼?為什麼?你必須用對方會回答「沒錯」的方法摘要情況。如果對方沒說出這兩個字,代表尚未抓到重點。
第三部分:標籤/清查指控
準備三至五個標籤,清查指控。預測你剛才摘要的事實,將帶給另一方什麼感受。用簡潔的方式,寫下對方可能提出的一切指控—再不公平、再荒謬也一樣。接著,替每一項指控想出標籤,不要超過五個,接著角色扮演一下。
不論是什麼情境,幾乎都可以靠著後列的標籤填空,從另一方口中挖出訊息,或是削弱指控的力道:
____________對您來說似乎很重要。
您似乎不喜歡____________。
您似乎很重視____________。
看來____________會讓事情容易一點。
您似乎不願意____________。
舉例來講,如果你正在重談公寓租約,希望能分租,但也知道房東反對,你可以準備的標籤包括: 「您似乎覺得分租不是好事」,或「您似乎希望房客別來來去去」。
第四部分:校準型問題
準備好三至五個校準型問題,找出自己和對方看到的事,挖掘潛在的破局因素並加以解決。談判高手不只會看對方表面上的立場(對方要求什麼),還會找出潛藏的動機(是什麼讓他們想要那樣東西)。動機來自對方擔心的事、希望的事,甚至是渴求的事。
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J. K. Rowling)寫過一段話,很能說明這個概念: 「你必須接受其他人的事實。你以為事實是可以談的,你說了算。你必須接受,我們眼中的事實和你眼中的事實一樣真實;你必須接受自己不是上帝。」
有幾個「What」(什麼)與「How」(如何)問題,幾乎可說是一體適用,例如:
我們試圖想做到什麼?
那件事值得做的理由是什麼?
主要議題是什麼?
那會如何影響事情?
眼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這件事和目標的關聯是什麼?
靠問問題,找出讓談判破局的幕後人士,如果是由委員會負責執行協議,委員會的支持是關鍵。請視情況運用校準型問題,找出不在談判桌上的人士的動機:這件事將如何影響您其他的團隊成員?沒參加這場會議的人,他們多支持這件事?您同事認為這方面最主要的挑戰是什麼?靠問問題,找出讓談判破局的議題,並加以解決
會在內部影響談判的人,通常是最想維持現狀的那群人。改變現狀可能讓那群人臉上無光,就好像他們先前做得不好,所以才需要改變。此類談判棘手的地方,在於如何在改變時替對方保留面子。
各位會很想把焦點放在錢上頭,然而你得先放下錢的事。談判有高到驚人的比例,重點其實是自尊、地位、自主權,以及其他無關金錢的需求。
我們要考量的重點是對方覺得自己會失去什麼。永遠別忘了,「失去」帶來的痛苦,永遠至少是「得到」帶來的喜悅的兩倍。
舉例來說,談判桌對面的那個人,雖然他需要安裝你賣的新型會計系統,但一直猶豫不決,因為四個月後,他將接受年度績效考察,不想在那之前搞砸任何事。因此,你該做的不是降價,而是自請在他主管面前美言幾句,並且讓對方安心,保證絕對在九十天內裝好系統。靠問問題,挖掘讓談判破局的深層議題,我們要解決的事,究竟是什麼?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與我們合作會如何影響事情?如果您不行動,會發生什麼事?不行動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做成這筆交易,可以如何在您公司引以為傲的事情上,助您一臂之力?
這幾個問題十分類似,可以一次拋出兩三個,協助對方從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件事。當然,每個情境都不一樣,然而問正確的問題,將可讓對方透露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還能鼓勵他們從我們的角度看事情。準備好在對方回答校準型問題後,替答案貼上標籤。
事先準備好標籤的好處,在於我們將可快速把對方的回應,再度拋到他們身上,讓他們不斷說出新資訊,解釋先前的答案。事先準備好填空式標籤,當場就不用再花太多力氣去想:
____________似乎很重要。
您似乎覺得,我的公司適合____________。
您似乎在擔心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除了錢,另外可以提供的東西
列出對方手中擁有、可能極具價值的東西。問一問自己: 「對方如果給我們什麼,我們就算沒錢也願意做?」各位可以回想一下前文律師協會的故事:和我接洽的聯絡人,希望盡量壓低訓練費,好讓自己在董事會面前有面子。最後我們雙方想出解決辦法,除了基本費用,他們讓我登上律師協會的雜誌封面。對他們來講,讓我上封面不需要什麼成本,卻讓我答應授課的意願大增。
作者介紹|克里斯.佛斯 Chris Voss、塔爾.拉茲 Tahl Raz
克里斯.佛斯 Chris Voss是全球知名的談判技巧實務人員與大學教師,顧問公司「黑天鵝集團」(The Black Swan Group)創辦人與主持人,平日提供財星五百大企業(Fortune 500)複雜情勢談判訓練課程與顧問服務。目前任教於南加大馬歇爾商學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以及喬治城大學麥克唐納商學院(McDonough School of Business),也於哈佛法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等頂尖大學授課。塔爾.拉茲 Tahl Raz致力於推廣有助於個人和組織改變成長的大觀念與好故事。得獎記者,著有《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別自個兒用餐》(Never Eat Alone)。研究與寫作之餘擔任企業主管教練,授課內容為正在改造工作新世界的各股力量。數家全國性公司編輯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