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醫療糾紛訴訟冗長,造成雙方煎熬,立法院日前審查衛生福利部提出的行政院版《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不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今(21)日公布今年1至2月曾向該會求助的119起醫療糾紛案件,超過6成對院內關懷和衛生局調處不滿意,批評行政院版醫爭法草案「倒退嚕」。衛福部醫事司回應,認為醫改會對醫爭法草案有很大的誤解,新草案是透過立法來保障醫病溝通,實務上會比現在更往前邁進,絕非倒退。
醫改會:高達62%對院內關懷不滿意,政院版醫爭法還比現有機制落後
衛福部自2013年起針對輔導醫院設立「醫糾關懷小組」,去年也和法務部在13個縣市開辦多元雙向醫療爭議處理機制試辦計畫。然而,醫改會今天公布日前就119件醫糾案件進行電話追蹤訪談的結果,發現僅18%接受院內關懷、62%對於院內關懷不滿意,只有45%求助於衛生局調解,其中57%不滿意調處品質,批評醫糾關懷小組「有設置之名、無關懷之實」。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批評醫爭法條文落後,現行醫病保障機制的優點皆未入法,中央補助也倒退,且雇主責任放寬後醫護仍然沒保障,例如新草案僅規定100床以上的醫院要設關懷小組,內容也是「大開倒車」,認為這無法改善醫糾後醫病雙方的痛苦。


衛福部回應:醫改會對草案有很大誤解,「倒退嚕」絕非事實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回應,在過去實務經驗上,醫療糾紛發生後院內的關懷過程可能會被病家偷錄音,作為司法訴訟的認罪依據,造成醫護人員的壓力。石崇良說,醫爭法已有明文規定所有院內關懷過程所做的陳述,均不得為司法訴訟依據。
石崇良認為醫改會對醫爭法草案有很大的誤解,「倒退嚕」絕非事實,而醫爭法草案是根據推動中的試辦計畫做調整,將試辦過程中遇到的障礙,透過法制化排除。
有關新草案規定只有100床以上醫院需設關懷小組,石崇良說明,《生產事故救濟條例》規定醫院應設置「生產事故關懷小組」,但因只限死亡跟重傷才啟動關懷,個案數不多;而新法則納入所有的醫療事故,範圍會擴大不小。石崇良說,是考量醫院的規模還有執行的可行性,才規定100床以上要設關懷小組,99床以下及診所則是專人或是委由專業團體來進行。 (相關報導: 《醫療法》初審通過1年仍未三讀 醫改會邀70團體連署籲5月前三讀 | 更多文章 )
如果醫爭法草案順利推動,石崇良認為實務上絕對會更往前進,而不會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