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0314例,境外移入163例,總共30477例確診(包含131例死亡),確診人數中,新北市4640例、臺中市3851例、高雄市3291例、桃園市3236例、臺北市2838例、臺南市2419例、彰化縣1688例、屏東縣1191例、雲林縣881例、苗栗縣838例、新竹縣742例、宜蘭縣691例、南投縣664例、新竹市642例、嘉義縣590例、花蓮縣562例、基隆市436例、臺東縣376例、嘉義市343例、澎湖縣194例、金門縣180例、連江縣21例。
國內疫情趨緩,許多人還是不免擔心,會不會再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若出現的話是否比現有的病毒種類更強?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只要有突變基因,就會有新的變異病毒出現,傳播力會更廣、更多、更強,且COVID-19病毒到處反覆不斷傳播,人體可能成為新變種病毒「集體訓練突變的基地」,呼籲大家疫苗接種打滿打好。
黃軒在臉書指出,R0值(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全名為「基本傳染數或基本再生數」,是流行病學評估傳染病控制成效的重要指標,評估一名確診者從染疫到康復或死亡期間,能傳染給幾個人的數值;R0值越大並非代表病毒越毒,而是病毒的繁殖速度越快,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力越強,疫情的傳播力就越難控制。
此外,黃軒也說明,R0值會變動的,當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越親密、病毒傳染力會越強,且病毒持續的病程也會越長,這些情況都會導致R0值上升。黃軒指出,「R0值若超過10以上,代表疫情傳播相當嚴峻」,一旦R0值小於1,表示一人平均傳染不到一人,疾病就難以繼續流行。因此,R0值的高低,將能判斷COVID-19是否容易被控制。
黃軒也點出,各變種病毒,其R0值皆不同:
1.原生COVID19 病毒株,R0 值是3.3 ( Naive Virus, R0 = 3.3)
2.Alpha變種病毒株,R0值約為4.5左右 ( Alpha Variant, R0 = 4.5)
3.Delta 變種病毒株,其R0值約為5.1 ( Delta Variant , R0 = 5.1)
4.Omicron BA.1 變種病毒株,其R0值約為 9.5 ( Omicron BA.1 Variant, R0 = 9.5)
5. Omicron BA.2 變種病毒株,其R0值約為 13.3 ( Omicron BA.2 Variant, R0 = 13.3)
6.Omicron BA.4/5 變種病毒株,南非初步估計,其R0值約為 18.6 ( Omicron BA.4/BA.5 Variant, R0 = 18.6)
對於究竟會不會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黃軒分享,只要有突變基因,就會有新的變異病毒出現,傳播力只會更強,而R0值也會從原生病毒的3.3,一路上一直狂衝,現在已衝到Omicron 病毒BA.4、BA.5的階段(R0 = 18.6)了。
黃軒最後提醒,病毒透過到處反覆不斷傳播,「人類身體」就可能成為新變種病毒集體培養的溫床,呼籲大家疫苗接種記得打滿打好!
完整討論請至:《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相關報導: 1922預約平台已退場,第三劑、第四劑疫苗怎麼預約?各縣市隨到隨打、醫院診所施打地點一次看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邱劭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