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是指工人為表示抗議而集體停工,起因通常是勞資糾紛,工人的主要訴求包括工資水平、就業保障、工作條件和環境、福利待遇等。
集體停工是最常見的罷工方式,但目的、訴求和形式手段多樣。
日本岡山市公交車司機4月下旬舉行了一次「日本特色的罷工」,抗議競爭對手公司獲准分享賺錢線路的公交服務威脅到他們的飯碗安全。
這種被稱為另類罷工的行動在日本傳統上叫集改札罷工。具體到岡山市公交車司機罷工,就是照常出車但不收車費,讓公眾免費乘車。
通過減少公司運營收入的辦法來爭取更強大的就業保障,是否合乎邏輯有待商榷,但最終取得了一定效果,「免費乘車」罷工結束。
與岡山縣巴士司機的日本特色罷工類似的,歷史上還曾發生過一些不尋常的罷工。

古希臘「性罷工」的現代版
「性罷工」,可以說源自古希臘喜劇大師亞里斯托芬(Aristophanes)最著名的劇作《利西翠妲》。
這是一部充滿反戰思想和女性主義的荒誕喜劇。故事大概是說,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女子利西翠妲為了阻止希臘城邦之間的戰爭,聯合幾個城邦的女性集體「罷工」,拒男性於千里之外,目的是逼迫他們盡快停戰,恢復和平生活。
創作於公元前411年的這部當時看來題材超級前衛且打破道德常規的作品被塵封2000多年,到20世紀才大放光彩。
不僅在劇場如此,在現實世界它也啟迪了全球各地的女性,先後出現不少現代版利西翠妲。
最令人驚嘆的一位是非洲利比亞傳奇女子,有「和平鬥士」之稱的萊伊曼·古博薇(Leymah Gbowee)。
2003年,利比里亞內戰正酣,她借用古希臘利西翠妲的策略發起領導的一場和平運動推動了停火,最終實現和平。
她後來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使得埃倫·約翰遜·瑟利夫(Ellen Johnson-Sirleaf)當上利比里亞總統,成為非洲第一位女總統。

整季賽事取消——歷史留白
任何球類活動,難以想像一整個賽季的賽事全部被取消。記憶所及的有一個實例,是2004-05年北美職業冰球聯賽(NHL)。
NHL和球員協會的集體談判最終破裂,導致勞資糾紛長時間無法解決,只好停賽。
最後點算,那個賽季總共取消了1230場比賽。
斯坦利杯歷史上留下一個令人瞠目的空白。

米老鼠的憤怒
1941年,迪士尼公司的動畫藝術家為爭取改善工資待遇和資方認可工會組織,舉行了有迪士尼特色的罷工。
藝術家的罷工才華橫溢,倒也不令人吃驚。
在影業公司大門外的罷工糾察線上可以看到卡通人物皮諾丘,他在宣告「我身上沒有木偶牽線」,還有大狗布魯托,宣告自己「寧為狗犬,不當工賊」,米老鼠文縐縐發問「我們究竟是鼠還是人?」
那次大罷工持續5周,導致當時正在製作的《小飛象》(Dumbo)遭耽擱。不過,後來影片中加入了罷工情節,參加罷工的動畫藝術家們成了集結起來去找大老闆要求加薪的小丑演員。

波士頓出現「列寧的特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警察因為不滿通脹加劇下工資縮水,於1919年扔下警棍,舉行大罷工。
在絶大部分警察都在罷工的情況下,波士頓經歷了連續數夜治安癱瘓,最後當局只得調遣國民衛隊前去維持治安。
罷工警察被扣上「逃兵」、「列寧的特務」等帽子,最終全部開除。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局後來接受了他們的罷工訴求,但獲益的是招來取代他們的新警員。
真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不許解僱我們老闆
一般的罷工都有一個對立面,通常是老闆,資本家。但馬薩諸塞州目睹過一次工人為支持老闆舉行的罷工。
該州有一家食品雜物連鎖店,叫集市籃子(Market Basket),是家族企業。
公司員工2014年6月舉行罷工,因為他們喜歡的老闆,首席執行官亞瑟·德莫拉斯(Arthur Demoulas)由於家族內部矛盾遭解僱。
罷工者的訴求就是要求這位好老闆恢復原職。
這次奇異的勞資糾紛持續了一整個夏季,公司每天虧損約1000萬美元。
最後,股東們放棄對峙,把自己的股權賣給德莫拉斯。 (相關報導: 「不罷工」的罷工抗議:桃太郎故鄉公車司機巴士照開,但不收顧客錢 | 更多文章 )
罷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