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舉世關切,台灣自不例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北京之行見了該見的人,也見了想見的人,但雙方的歧見就緩解了嗎?美、中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中共在二十大仍然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大旗,中共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來認識世界、把握規律,中共認為馬克思主義創造性的接露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為人類提供社會發展的方向,以此來改造世界、解釋世界,且資本主義世界必將敗亡。列寧說過歷史上有時候幾十年沒什麼大事發生,有的時候幾個禮拜發生了幾十年才會有的大事。目前看來他的預言似乎成真,過去這幾年舉世滔滔,國際情勢不管在亞太地區或中東、非洲地區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不斷地革命、鬥爭中,不斷地向前發展是中國大陸的規律; 在對外關係上亦復如此。美國對中國政權的本質要有一定的掌握。
美中雙方體制的衝撞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就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且一定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不論中國的政府治理進步到什麼程度或為人民帶來了什麼好處,在美國的眼中就是一黨專政,不符合民主社會的精神,一定要口誅而筆伐之。這種根本性的分歧,絕不是高層會面可以做任何的改變。
美國有些決策者仍然沉溺在單極世界的幻想之中,但正如列寧所說,世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不是以個人的意志能移轉的。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也不能再任由西方國家操弄。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在香格里拉會談中提出國際規則的質疑,其實就是一種對西方世界的反諷。日本失落的30年就是拜美國所賜;而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爭的泥淖,也正是美國所樂見的。中國的崛起後不論是否有稱霸的能力與意圖,美國是不會相信的,而且給中國定了性,中國再多的解釋也是徒勞,美中之間長期的衝突在所難免。

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看不出會有根本的改變,政府運作的方式在美國的眼中就是反民主、專制;相對的,美國在全世界仍以推廣民主爲己任,並以維護民主之名介入中國、韓國、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伊朗等等國家的內政,檢討起來失敗的多,成功的少。根據人權組織「自由之家」2022年全球自由報告, 2021年有25個國家政治權力及民主取得進步,卻有60國民主情況退縮。該報告指出,截至今日,全球有38 %人口住在不自由國家;全球每10人中只有2人生活在自由國度。美國在全世界推廣民主是好事,值得讚賞,但實際上它所支持的很多國家是不民主的,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就是顯著的例子。中國實行的人民民主制度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的政治制度,跟西方民主自由有本質的不同,這在西方國家也是不能夠接受的。這種中國與西方國家思想性性的矛盾基本上是無解的。
過去一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結合北邊的日本、南韓到中間的台灣、菲律賓,南到澳洲、紐西蘭,成功地築起了一道道海上的「馬奇諾防線」。這些國家大肆購買軍備,增加國防預算,但排擠了國內經濟建設、教育等方面的資源,菲律賓、澳洲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些國家在美國的大纛揮動指揮之下也壯了膽子,紛紛向中國嗆聲。難怪已百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等有識之士對此種情勢的發展深表憂慮。
當然,美中關係當中最核心的核心問題就是兩岸的關係、台灣的定位。中國要統一台灣,在可見的未來,不論用和平或其他的方式來遂行,這個政策是不會有一絲一毫妥協的餘地。美國並不期望中國對台灣的統一政策會改變,只能是盡力的阻礙中國以武力的方式來達成。美國當然有自身國家利益的考量,不過眾多失敗的國際案例顯示,兩岸問題終究需要台海雙方自己來解決,但時機不是現在。
一個俄烏戰爭搞得天下大亂,更突顯台海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美國扮演關鍵性的作用,但所作所為要掌握問題的癥結、看清局勢,更要用對方法。 (相關報導: 黃介正觀點:美中「互疑」下的勉強「互動」 | 更多文章 )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16日在華府與布林肯會面時表示,布林肯北京之行重要,但不足夠。雙方的根本差異及價值觀要在相互尊重、互信的基礎上來溝通。中國無意搞亂中美之間的一池春水,那對它沒有好處。中美相向而行,管控分歧,保持對話,才是對地區的和平與安定最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