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韓邊界板門店27日舉行的「文金會」成果斐然,有望引領朝鮮半島邁向和平,還可能重塑世界大國在東亞之間的權力關係,台灣又該在此變局之中如何自處?台灣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楊永明警告,朝鮮半島邁入和平的同時,海峽兩岸可能成為新一波的軍事熱點所在。
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7日共同跨越北緯38度線,並簽署《板門店宣言》,宣示兩韓結束敵對關係,邁向朝鮮半島無核化。因應此變局,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28日舉行「兩韓會談後的朝鮮半島情勢分析」座談會。楊永明直指,文金會凸顯「事在人為」、「和平價最高」的價值。他也憂心,中國可能效法美國對北韓施加的強制性作為,將此策略用在台灣身上,恐造成兩岸之間的衝突。
「事在人為」文金會可給台灣借鏡
楊永明表示,儘管兩韓與台灣、中國之間的關係並不能完全類比,但文金會舉行之後,台灣仍有許多可借鏡之處。他指出,兩個社會之間融冰,都是「事在人為」,任何法律、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問題,都不會是真正的阻撓。「你只要願意做,什麼說法、什麼定位、什麼前提都可以跨越。」
楊永明進一步指出「和平價最高」,金正恩釋出善意之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不敢背負把北韓推向核武的罪名,願意跟金正恩會面。和平帶來政治穩定、人民交流、經濟發展,若因為任何因素無法達成和平,都不是任何一方所樂見的。楊永明說,兩韓務實但謹慎的政策作為,是我們可借鏡之處,既做最好的期待,也做最壞的打算。金正恩的務實態度,相當難得,「他最近很像金小胖,還蠻可愛的嘛!」
中國恐對台繼續施壓「軟的更軟、硬的更硬」
「千萬不要做代理者,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別人的戰爭。」楊永明認為,文在寅展現出「脫棋子化」的外交,不甘淪為美國的棋子,卻也維持美韓之間的軍事同盟,外交上的平衡手法,開創兩韓高峰會的和平契機。楊永明警告,中國可能運用美國對北韓施壓的手法,對台灣「軟的更軟、硬的更硬。」而台灣彼此內耗,更難理性應對挑戰。

「兩韓、兩岸、南海是三大衝突熱點。」楊永明指出,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即將下水,且解放軍亟欲突破第一島鏈,美、中很可能持續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碰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部所面臨的壓力,也可能促使他學習美國對北韓的強制外交,台灣海峽恐成為亞洲新的軍事熱點。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王高成則分析,兩韓之間的民族認同、統一性與兩岸的狀況並不相同,但仍有可比之處。王高成表示,蔡政府希望不設任何前提與中國談判,似乎有些不切實際。南韓在這次板門店峰會,也有設定去核化的前提。
朝鮮半島去核 牽動大國勢力
兩韓發表的《板門店宣言》指出,將尋求南韓、北韓、美國3方,或是南韓、北韓、美國及中國4方舉行會談。似乎想排除原有6方會談成員裡的日本、俄羅斯。6月之前川普與金正恩將舉行「川金會」,朝鮮半島的問題怎麼解決,牽動大國之間的勢力消長,甚至可能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 (相關報導: 《板門店宣言》會是永久和平的開端?美學者:關鍵的「半島無核化」仍指望川金會 | 更多文章 )

政治大學韓文系兼任助理教授陳蒿堯指出,兩韓之間的軍事信任,現在有好的開始,但如何落實,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相較中國、俄羅斯目前處於領導人權力較穩固的狀態,南韓6月即將舉行地方選舉,美國11月也會有期中選舉,都可能是談判過程中的變數。習近平也可能在川金會結束之後的6、7月,或是北韓建國70周年的9月9日前後造訪平壤,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是觀察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