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前必看!11句你自認講得好、但面試官會覺得有說跟沒有說都一樣的話

有些話看似回答了問題,但對面試官來說,有講跟沒講都一樣,甚至還會扣分...(圖/Pixabay)

面試其實沒這麼可怕,當我們不知所云時,那才可怕。

又是新鮮人求職的季節,所以最近訊息匣內多了一些面試相關的詢問,但我這陣子實在太忙,無法一一回覆訊息,只好趕快把過去幾年曾去外商面試、自己的組織面試人,或者去年在外商新創規劃一系列的人才招募計畫所整理的「問題」、「狀況」與「建議的應對模式」給寫出來。

下面的個案分享都是歸納個人經驗,從事後詢問面試官可以如何更好,以及自己規劃公司的人才招募時所設計的重點。

整篇文章介紹了11個關於履歷上、面試時常見的失誤避免方法,但方法總是簡單,現實世界則是複雜的。還是要先提醒:「有時候給了方法公式,下一次解題時也不一定正確。」如果你覺得有用就拿去參考參考,但如果你已很資深那就當個小品文看看吧!(笑)

結論先講:無論是面試中還是履歷上,直接具體說明:

你曾經活用「哪些經驗」,解決「哪些問題」;進入公司後「想做什麼」,過去發生的經驗全都是用來「證實這個想做」,而不是講了一堆自己故事,卻沒給出連結。

「溝通能力好」

這句話絕對是多話。拜託請你將「形容詞」延伸說明,舉出你運用了你覺得「好的溝通能力」,曾解決哪些團隊上的困難?千萬不要只是自己判斷,讓事件與第三者去替你證明。

不是寫上:「很愛講話」,就代表溝通能力好。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寫:

「曾將工作流程製作成簡報,定期將團隊內的專案進度釐清,讓成員們快速瞭解彼此進度及計畫全貌。」然後附上先前製作的簡報檔案,以及簡單表述當時的團隊的工作流程與專案進度問題。

「我對這工作很有興趣」

有講跟沒講一樣。「拜託,你沒有興趣就不會來申請這工作了。」請提出「具體」的應徵動機,不要只是短短的「興趣」兩字帶過。就像「喜歡」這形容詞,是個非常抽象且主觀的,除了你相識多年的好朋友,一般人通常無法有共同感受,所以你必須要「盡可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去描繪出感受」。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說:

「過去的XXX計畫中,負責與OOO個外部單位進行提案簡報,累積了邏輯架構與圖表分析的技能與興趣。因此想透過OOO工作,加強運用這樣的經驗,除了協助公司的外部客戶開發、內部流程視覺化,並持續增強自己的實戰經驗。」

只是講自己「好」,就跟唱歌一樣,我們都以為自己唱歌的是好聽的,但錄起來給別人聽就不太一樣了,是吧?

「想做」與「能做」的差異?

「Q:為什麼想做?」 「A:因為我從以前就很喜歡。」這種幼稚的答案,可以免了。

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你的回答應該要能合理的回答:「為什麼想,但是現在卻還沒做或者嘗試?」這個問題。

另一方面,很多把一件事情做到很好的人,並非一開始就「想做」,而是透過傾注全力「去做」,專注於這件事情上,最後在過程中,產生了喜歡的感覺。如果你還沒開始做,那至少表現出你已經在這件事情上做足了「事前作業與準備」的狀況。(閱讀、線上課程、自行發起類似相關的小專案……) (相關報導: 如何在自我介紹時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該做的不是介紹自己! 更多文章

「喜歡唱歌看電影,有養狗,也愛貓。」

可以寫興趣但不要只是寫出。若個人的生活喜好與你申請工作的核心競爭力沒有相關,請勿附上,那只是贅字。如果你真的認為這個興趣強烈的呈現了你的個人特色,認為跟工作一定有相關想附上的話,那就要進一步描述出其中的關聯性。多做一點點,你就能順利留下獨特性與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