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產業人才危機—專業技術人才斷層與產業缺工的難題

如果本國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也一昧反對放寬,試問產業界人才斷層與缺工問題無法有效解決,如何提升企業競爭力?如何長期維持國家整體經濟與全球競爭力?(資料照,美聯社)

根據(IMD)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最新發布的2022年(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世界競爭力年報資料顯示,4大指標性評比台灣在「經濟表現」排名為第11、「企業效能」排名第6、「政府效能」排名第8與「基礎建設」排名第13,在63個國家的競爭力評比中進入全球前10強名列第7位,相較2021年微幅進步1名,整體競爭力排名已經連續第4年進步。

台灣競爭力持續提升是政府、企業與全民所共同努力不懈的成果,雖然值得讚許,但是我們不應滿足現在的成績單,更應該關心的是台灣未來如何長期持續保持全球競爭力?

國家整體競爭力指標主要關鍵在於「人」所創造出的價值,內政部人力資源數據資料顯示,2020年國內平均勞動力達到歷年來高點,約為1196萬4000人,2021年國內首度呈現負成長、平均勞動力為1191萬9000人,筆者經由實際訪談產業界先進發現,許多的製造業都存在專業技術人才斷層與缺工的難題,預期台灣產業人力缺口持續擴大已成為未來時代的趨勢,如果政府不儘速改善此一問題,長期將影響國家競爭力與總體經濟。

20220521-台大21日舉辦110學年度畢業典禮。(顏麟宇攝)
家長對於學歷至上的傳統文化與觀念,大多鼓勵學生繼續升學,部分大學準畢業生為了準備研究所考試,以技術性延畢方式留在學校,因而延後進入職場工作的時間。(資料照,顏麟宇攝)

歸納專技人才斷層與人力缺口的主要因素

1.畢業生延後進入職場時間:早期大學少錄取率低進入門檻相對較高,高中職與專科學生畢業後,大多選擇進入就業市場,在政府廣設大學的教育政策後,家長對於學歷至上的傳統文化與觀念,大多鼓勵學生繼續升學,部分大學準畢業生為了準備研究所考試,以技術性延畢方式留在學校,因而延後進入職場工作的時間。

2.少子化問題: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數據資料呈現,近20年來台灣的出生率一直持續不斷探底,2020年首度創下人口負成長,2021年台灣出生率在全球敬陪末座,出生人數為15萬3820人,已經刷新歷年來的新低紀錄,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國安危機,可以預期未來勞動力人口將會逐年減少,勞動力不足將是難以改變的產業趨勢。

3.專業人才外流:台灣教育水準高、專業技術人員訓練有素,評價極佳深得企業信賴,以製造業為例:早期台商前往中國設廠,為了鼓勵台灣的高階主管與專業技術人員前往當地駐點管理,大多給予升遷、加薪與海外津貼補助,當地企業為了縮短研發時間,常以高薪與高福利挖角台灣高階主管與專技人員。近年歐美日因為地緣政治因素也積極祭出優惠,吸引台灣科技業前往投資設廠,同時延攬本國高階主管與專技人員等專業人才,未來如何吸引人才回流考驗政府與企業的智慧。

4.本國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以傳產3K製造業的工作為例(3K工作源自於日本名詞意指骯髒、辛苦、危險的工作),在少子化因素與家庭經濟許可條件下,家長有很高的比例不願意孩子吃苦,考量不論是工作環境或是工作危險性等條件,本國人大多不願意從事這類型工作,部分本國人與年輕世代以從事服務業工作為優先考量,導致製造業等相關行業勞動力缺口與人才斷層情況愈來愈嚴重。 (相關報導: 金融熱議》俄羅斯原油,價格太香!印度政府下令廠商低價搶購,西方的國家經濟制裁將功力全失? 更多文章

5.政府政策限制:業者申請外籍專技人員有許多的限制條件,主要因素為政府憂心開放國外專業技術人員可能影響本國人的就業機會。事實上許多製造業者都是仰賴資深專技人員苦撐,外籍專技人員假日想加班也面臨工時超時問題,業者難以招募年輕專技人員補足龐大的勞動人力缺口,未來資深專技人員逐漸老化退休,產業將面臨人才斷層的現象,業者如果無力改變只能被迫歇業。

20200613-移工職災配圖,移工身影配圖。(陳品佑攝)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外國專技人員是來協助台灣補足產業界的勞動力缺口,本國勞動力素質高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職務,何須擔心外國專技人員搶我們的工作?(資料照,陳品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