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廣角鏡】瑞士只是富人「避稅天堂」?百年隆奧銀行綠色轉型,打破你對投資影響力的想像!

擁有220多年歷史的瑞士隆奧銀行,2019年獲得B型企業認證。(圖/Lombard Odier 官網)

瑞士私人銀行以往被許多人視為遙不可及的神祕存在,但成立至今224年,瑞士最悠久、最大財富資產管理機構之一的隆奧銀行(Lombard Odier),似乎正向世人揭開其神秘面紗!

據瑞士國家銀行報告,自2006起至2018年底私人銀行衰退近三成,面對全球政府金融透明化的新規定,若私人銀行不擬定對策,很可能造成重創。對於傳統瑞士私人銀行而言,只要提出「保密和離岸」等字眼就能獲得客人青睞的時代已經消逝了,但隆奧銀行不僅2019年獲得B型企業認證,還成功以現代永續策略及影響力對話大幅轉型,也協助更多企業邁向脫碳經濟。

逆勢成長的老牌銀行

隆奧銀行自1796年創立以來,對創新轉型並不陌生。據瑞士國家銀行報告,2006年瑞士有331家銀行,但截至2018年底只剩248家。但隆奧銀行2019年財報,營業收入為12億瑞士法郎(約台幣367億元),增長3%,合併淨利為2.03億瑞士法郎(約台幣63億元),客戶總資產達2990億瑞士法郎(約台幣9.34兆元)。

隆奧銀行資深合夥人奧迪爾(Patrick Odier)表示:「2000年就開展了財富管理資訊科技業務,當市場動盪不安時,許多中小型銀行才開始考慮投資科技,我們就提供他們技術,現在已有十幾家投資機構採用,總資產有三成收益來自此技術,不僅帶來額外收入,也持續推動我們想影響整個產業的向上提升。」

逾40%千禧世代「在乎投資、更在乎使命與價值」

據全球永續性投資聯盟(GSIA)研究,全球社會責任投資(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的規模自2016年22.89兆美元成長至2018年30.68兆美元,成長率高達34%。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CEO提到,全球勞動人口約35%屬千禧世代,預估有24兆美元正轉移給千禧世代,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財富轉移。企業若想招攬人才或銷售商品給這群人,就要能夠明確傳遞使命並提出相對應的作法。

摩根士丹利的調查更證明,新一代投資者對金融投資的看法正在改變。41%的千禧世代不僅想努力工作並進行明智投資,也會把資金投入對社會和環境有助益的企業與基金,希望投資的公司符合他們的價值觀。

擁有220多年歷史的瑞士隆奧銀行,2019年獲得B型企業認證。(圖/Lombard Odier 官網)
擁有220多年歷史的瑞士隆奧銀行,2019年獲得B型企業認證。(圖/Lombard Odier 官網)

奧迪爾清楚表示:「20年前,我們意識到需要具備投資未來影響力的眼光,就已將某些產業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1997年開始,隆奧銀行就投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分析及篩選。2017年隆奧銀行更推出全球永續股權基金還與肯定投資管理機構(Affirmative Investment Management)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發起了全球氣候債券基金,著重於再生能源、資源效率、土地管理及水資源、基礎建設和海洋環境,提供積極氣候行動等產業的相關債券組合。」 (相關報導: 武漢肺炎風暴》中國死亡病例逾1500人 央行規定:銀行收到現金必須消毒處理再投放客戶 更多文章

隆奧銀行在2016年成立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小組,負責人指出,影響力投資不再是小眾趨勢,而是私人銀行產業的主流市場。而且在10到20年內,所有投資組合都將與影響力投資有關,不只歐洲圍繞著社會責任投資(SRI)、影響力投資和環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對全球的客戶也相當具有吸引力。隨著年輕世代繼承財富,他們也深切關注如何積極發揮影響力,需求更將呈現指數型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