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飆升危機》拜登呼籲石油業「增產報國」,但為何美國煉油廠不為所動,甚至陸續關閉?

美國政府為抑制油價,從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約5000萬桶原油。圖為底特律煉油廠的儲油槽。(美聯社)

俄烏戰爭推高汽油價格,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譴責煉油廠正利用此時機海削一筆。但事實上,美國化石燃料業早在戰爭之前就進入景氣寒冬,煉油廠陸續關門、拆除、改建,白宮很難透過推動業者增產,來改善通貨膨脹。

即使目前在美國產油能獲得創紀錄的利潤,曾擁有美國東海岸最大煉油廠的希爾科再開發合作夥伴公司(Hilco Redevelopment Partners)執行長佩雷斯(Roberto Perez)向《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表示,他並不後悔將「費城能源解決方案」(Philadelphia Energy Solutions,PES)煉油廠拆除。

PES煉油廠擁有150年歷史,占地566公頃,是美國東海岸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煉油廠。2019年6月,PES發生爆炸事故,導致嚴重損失,促使PES集團決定關閉工廠。

希爾科公司2020年1月以2.4億美元(約新台幣71.2億元)價格買下煉油廠,打算花十年時間把這塊工業用地再開發為綠色高科技園區,供電商和生命科學公司使用。「我連怎麼經營一家煉油廠都不知道,」希爾科執行長佩雷斯說,能源業不是他公司擅長的事情。

周三,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1.2%,至每桶103.40美元。(圖片來源:AP)
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圖片來源:AP)

拜登(Joe Biden)政府上任以來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基於產業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全美各地的煉油廠正像PES那樣,朝著退役或轉其他用途的路邁進。光是過去兩年,美國就有5家煉油廠關閉,使該國每天減少超過100萬桶供應,現存的煉油設備難以滿足全球市場當前需求。

逐漸擺脫燃料業的發展本應如拜登所願,但後新冠經濟活動復甦、俄烏戰爭,以及第三大煉油國俄羅斯生產的汽油和柴油受到制裁等因素,使美國感受到強烈的能源轉型陣痛,汽油價格高得令開車民眾苦不堪言。拜登擘劃的綠能藍圖被徹底打亂,他不得不打臉自己,要求煉油業提高產量、擴大規模。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全美現在只剩129家煉油廠,有一部份歸雪佛龍(Chevron Corporation)等大型石油公司旗下,另一部分則是獨立運營。原油經煉油廠加工,成為汽車和飛機等交通燃料以及潤滑油、瀝青等石油產品。美國煉油產能於2020年4月達到每天近1900萬桶的高峰,但先前疫情期間油價暴跌,無法獲利的業者關閉了煉油設施。截至今年3月,美國煉油產能為每天1790萬桶。

雖然此刻煉油行業利潤豐厚,白宮仍無法說服石油巨頭擴大業務,或阻止煉油廠降產、走向關閉。美國煉油業者的產能已接近極限,目前為94%。他們表示,擴大設施規模完全不符合理性投資,幾乎無法再多做什麼來迅速滿足總統的要求。

石油業拒絕響應拜登「增產報國」號召

拜登本周向美國石油鉅子致函,在信中譴責他們榨取「有史以來最高的淨利率」,「在戰爭時期,煉油廠利潤率遠高於正常水平,(價格負擔)直接轉嫁給美國家庭是不可接受的。」拜登警告說,如果這些公司不降低油價,「政府準備採取任何合理和適當的聯邦政府工具及緊急權力,在短時間內提高煉油產能和產量,以確保全國每個地區得到適當供給。」 (相關報導: 加里寧格勒鐵路運輸遭斷》立陶宛執行歐盟制裁 俄羅斯揚言進行報復 更多文章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指出,拜登稱石油公司應盡增產「愛國義務」,「我們呼籲他們做對的事,在這件事情上做到愛國」。然而石油公司不為所動,就算現在每加工1桶石油的利潤率從一年前的1至2美元躍升至18美元,投資者也很難樂觀看待,他們擔心高獲利只是暫時,政府優先推動綠能、公眾和企業對氣候變遷的關注,證明美國加工石油業已是夕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