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媒體」宣告死亡?北京將禁止「非公有資本」投資、設立、經營新聞機構

2021年10月9日,中國舉行「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談話(AP)

10月8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徵求意見稿)。這份最新版的負面清單中,禁止准入事項的第6項為,「禁止違規開展新聞傳媒相關業務」,要求非公有資本不得在中國從事新聞採編播發業務,非公有資本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

有觀點認為,這份負面清單實施後將對在媒體領域佈局廣泛的互聯網企業帶來衝擊,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出這一「敏感」行業。

也有觀點認為,非公有資本在新聞傳媒行業的禁令早已有之,這份禁令只是對已有內容的細化,並不會帶來顛覆性的行業變局。

A journalist films next t o a large screen and original national flag at the newly built Museu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June 25, 2021 in Beijing, China.
Getty Images

不斷細化的准入禁令

中國政府對新聞機構的准入管理一向比較嚴格。此前的行業規定主要包括:

比如,2012年,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印發《關於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規定,在報刊編輯部轉制或合併建立報刊出版企業中,不得有非公有資本進入。

2017年,中國國家網信辦印發《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稱,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業務。

2018年,中國實施了負面清單制度,即列明不準許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除此之外都可以進入,以此推進改革,旨在擴大民營資本和外資的參與度。

同年中國公佈了第一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分為禁止事項和許可事項兩類。對於禁止事項,市場主體不得進入,相關部門也不予審批;對於許可事項,市場主體可提出申請,相關部門決定是否准入。

至此,中國新聞主管部門的禁令與負面清單結合。在2018年的第一版負面清單中即列明「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業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大會發賀電
Reuters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2017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賀電時再次提及「網絡主權」。

此後該清單每年更新,對這一禁令不斷進行細化和補充。

2020年版的還只有一句話,「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業務;任何組織不得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和外資經營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本次公佈的2021版則已經細化為六條:

  • 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新聞採編播發業務;
  • 非公有資本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包括但不限於通訊社、報刊出版單位、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站以及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發佈服務機構等;
  • 非公有資本不得經營新聞機構的版面、頻率、頻道、欄目、公眾賬號等;
  • 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重大社會、文化、科技、衛生、教育、體育以及其他 關係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等活動、事件的實況直播業務;
  • 非公有資本不得引進境外主體發佈的新聞;
  • 非公有資本不得舉辦新聞輿論領域論壇峰會和評獎評選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該事項的用詞此前多年沿用「不得介入」,2021年版本細化為「不得從事」、「不得投資設立」、「不得經營」、「不得引進」等。

非公資本如何介入中國媒體

綜合各方信息,目前尚不明確非公有資本是否可以「參股」或「參與投資」。但在過去十幾年間,在中國,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的民營資本,大量介入新聞、傳媒領域。

以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為例,其先後參股《第一財經》和《財新》兩家中國知名新聞機構。

通過公開資料查詢,阿里巴巴在《第一財經》參股比例超過30%;而目前《財新》的最大股東為華人文化新世(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背後是黎瑞剛領銜的華人文化集團。

華人文化集團作為中國快速崛起的傳媒產業集團,旗下產業涉及中國內地的財新傳媒和梨視頻,還有香港的TVB在內的多家媒體。

華人文化集團本身就是官方與非公有資本合作的產物,創始企業就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主導者黎瑞剛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祕書長、上海市委辦公廳主任、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等職。 (相關報導: 兩岸只差一步就開戰?《外交事務》權威解析:如何防止台灣意外爆發戰爭 更多文章

2018年,華人文化集團進行A輪融資時,規模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由新股東萬科集團與兩家創始股東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集團領投。

Alibaba headquarters in Beijing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