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戰時遲滯敵軍兩棲登陸行動進程,海軍國艦國造政策打造4艘快速布雷艇,期藉設置在艇上的自動化系統,提升布雷效率,達成前述目標,為此海軍第一布雷艇中隊持續就水雷裝載實施訓練,官兵作業情形經海軍司令部臉書發布曝光。
海軍司令部指出,第一布雷艇中隊日前執行水雷裝載訓練,官兵發揮團隊默契,順利完成。文末註記的「布雷戰力!!」字樣,展現這支近年配合快速布雷艇服役成軍的新單位,深刻體悟自身在台海戰場投入所代表的戰術甚或戰略意義。

隨文發布的畫面顯示,官兵將水雷自岸上吊掛進快速布雷艇艇身中段作業區,並放置在該區的布雷軌道上,完成後,可持續透過自動化系統,將準備投放入水的雷體,進一步輸送至指定位置;以官兵實施吊掛演練的美造6號15型繫留雷而言,一共有6枚在軌道上待機,圖中另可見萬象系列水雷於右側與後方較遠處。
海軍戰時除擔負制海作戰任務,爭取局部制海權外,考量共軍犯台要想將大兵力和主戰裝備投射至台灣本島陸地,仍以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行動可能性最高,不僅地面部隊須前推至岸際陣地部署,結合各式武器,痛殲進入射程範圍之敵船團,海軍在其可能登陸處的周邊海域布放水雷,也能發揮遲滯共軍行動進程的意義;考量共軍犯台首重速戰速決,避免給外軍介入機會,一旦航道出現數量不明的水雷,共軍必然得讓掃雷艇先行,以開闢安全航道,時間增加,行動變數大增,從而使國軍迫使敵登陸失敗的目標得以先下一城。 (相關報導: 為何甲服再起?府前憲兵裝備進化史:盤點4類非致命武器、增配手套學問大 | 更多文章 )

水雷是海軍不對稱戰力的代表性品項之一,未來是否藉對美軍購途徑持續提升,目前還有待觀察,惟投放載台的快速布雷艇已有2艘服役,另有2艘在路上,布雷戰力與效率處於上升階段。新艇優勢在於從吊掛到投放,過程高度自動化,1、2兩艇年初成軍,負責操作的布雷艇中隊也同時成立,成為海軍近年除高效能艦艇後續艦(沱江艦量產型)外,不對稱戰力組建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