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產去年防疫保單慘賠,為何其他保險公司還學不乖?資深業內主管點出背後原因

為何臺產防疫保單慘賠,卻不足以撼動其他業者?資深保經主管點出背後原因。(示意圖/shutterstock)

今年5月初,Omicron來勢洶洶,本土疫情急遽升溫,一名急診醫師在臉書發文,拜託保險公司別再要求COVID-19確診者必須出具醫生診斷書;因為當時,原本要全心投入防疫救人任務的急診室,卻湧入大量為了防疫保單理賠要求開立診斷書民眾。

不僅急診室出現防疫險亂象,產險業也陷入集體亂流。國內最大產險公司富邦產險5月14日公告不受理重複投保,民眾陸續收到婉拒承保通知,引爆輿論沸騰,有網友忿忿不平,抱怨自己只投保富邦疫苗險,結果來一封簡訊說不給保,質疑富邦產輸不起、「博歹筊」,事件愈演愈烈,網路群起圍剿,富邦產成為保單亂象中首家被網友出征業者。

隨著疫情蔓延,迄今本土確診人數已飆破200萬例,防疫保單理賠風暴宛如壓力鍋爆開,疫情驟變也是產險業核保趨嚴的主因,金管會曾保守估計,全體防疫險理賠將可能超過新台幣410億元,目前銷售防疫保單的12家產險業者中,已有5家評估增資可能性,意即4成防疫險業者在這場百年大疫「踩大雷」,今年營運備受考驗。

事實上,今年防疫保單之亂並非首例,2021年5月,當萬華群聚案導致疫情連環爆,指揮中心宣布疫情三級警戒,銷售400萬件防疫保單的臺產,彷彿從天堂掉入地獄,陷入鉅額理賠困境,這張保單最終以虧損收場,臺產不再推防疫相關商品。

不畏臺產慘賠教訓 產險業搶接收對手客戶不手軟

臺產前車之鑑不遠,似乎沒有嚇跑其他產險同業搶進市場的決心,富邦產、國泰世紀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等共計12家,今年截至5月底承保件數達296萬件,即便產險業在4、5月疫情嚴峻時已緊急下架保單,仍有百萬民眾投保件待審核。

為何臺產防疫保單慘賠,卻不足以撼動其他業者,資深保經主管點出背後原因,「產險市場餅就這麼大一塊,長期以來惡性競爭態勢難免,你推出一張保單,我也推出,要嘛比你便宜幾塊錢,不然就是保額加碼」。

另一名保經主管指出,即使國外已有經驗顯示Omicron會發生大規模感染,激烈競爭環境似乎導致產險業並未看清風險,繼續使用微量感染基礎定價保單。

如今防疫政策從「清零」走到「共存」,不僅感染人數增加,政府政策持續變動,業者理賠審查難度與財務壓力飆升,當「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政策一出爐,業者直呼這是史上最大變化球。

不過,在部分民眾眼中,一向以風險控管為金字招牌的保險業,在接招疫情變化球過程似乎不斷失分,例如有保險業務員原承諾保戶採信用卡扣款也可依原條件續保,保戶卻在數日後收到產險公司不續保通知,導致民怨沸騰,也有產險公司拒絕重複投保,起初認定基準卻將疫苗險涵蓋在內,讓收到拒保簡訊的民眾對產險公司信譽更打折扣。 (相關報導: 「我們都要死掉了、媽媽你傻了!」醫曝重症童疑腦炎、休克認不出媽媽 更多文章

曾擔任金管會保險局人壽保險商品審查委員的保險法專家劉北元認為,在疫情升溫及防疫政策變化下,保險公司面對經營困境會採取危機處理措施,但民眾看見的是保險公司大門一關就不做生意,或以各種理由讓民眾感到被刁難,「保險公司基於風險控管採取的應對措施若太粗糙,就會讓民眾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