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最遙遠距離,是民主與人權」花亦芬談二二八:大屠殺紀念活動,有助台灣進聯合國

-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說,大屠殺這般紀念活動能讓台灣與世界、與聯合國架構牽得更緊密,不僅對於國際地位有幫助。(顏麟宇攝)

「兩岸最遙遠的距離是民主與人權,我們怎樣透過民主跟人權的發展來好好打造我們台灣的未來,就看台灣轉型正義的工程……」今(24)日上午,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現身「台灣新世紀討論會」座談進行演講,談及轉型正義對於台灣國際地位提升之重要性,以及現有歷史教育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德國納粹大屠殺的諸多不足。

德國外交部曾因國際大屠殺紀念 稱馬英九「總統」

談起二二八、白色恐怖對台灣社會的意義,花亦芬以2016年台灣首次舉辦之「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紀念活動受德國外交部高度肯定為例。

花亦芬介紹,每年1月27日係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源於1945年位於波蘭的德國納粹集中營之解放紀念,原訂為「納粹大屠殺紀念日」,2006年聯合國有感於世界各地都有過大規模屠殺,紀念不應僅限猶太人,因此正式訂為國際紀念日,有會員組織掛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係聯合國正式機構。

波蘭總統杜達簽署新法,禁止將納粹德國所犯罪行歸咎於波蘭民族或國家。圖為大屠殺紀念館展覽。(美聯社)
波蘭總統杜達簽署新法,禁止將納粹德國所犯罪行歸咎於波蘭民族或國家。圖為大屠殺紀念館展覽。(資料照,美聯社)

「只要國家發生過大屠殺、人權大規模被迫害,這天都是大家可以共同紀念的日子。」花亦芬說。而台灣發生過的事件,便以二二八、白色恐怖為指標。

2016年前總統馬英九任期內,台灣首度在德國、以色列代表共同努力下首度舉辦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也邀請馬英九參加。花亦芬表示,活動舉行隔天德國外交部即在官方臉書公佈台灣舉辦紀念日一事,「而且他們是用『總統』職稱來稱馬英九先生,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他。」

「大家不要小看這樣的一個儀式,這是國家級的、聯合國層級的,要是我們持續舉辦這樣一個活動,當他變成常規後,對於台灣要進到聯合國架構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是國際力量在幫助台灣怎樣進到聯合國架構裡!」花亦芬強調紀念活動之重要性。

花亦芬說,這般紀念活動能讓台灣與世界、與聯合國架構牽得更緊密,不僅對於國際地位有幫助,也能替二二八、白色恐怖等轉型正義歷史記憶找到「定錨」的地方,歷史記憶不會因為日後政權變動「開始又像以前那樣又被改寫又被那個」,怎樣讓轉型正義與國際紀念日結合,是極重要的。

20180224-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24日出席「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的追求」討論會。(顏麟宇攝)
花亦芬說,紀念活動能讓台灣與世界、與聯合國架構牽得更緊密,不僅對於國際地位有幫助,也能替二二八、白色恐怖等轉型正義歷史記憶找到「定錨」的地方。(顏麟宇攝)

台灣怎麼教納粹?聯合國調查全球教科書 台灣評比低於亞洲鄰近國家

歷史教育亦是極重要一環。花亦芬表示,近10年來聯合國對於教科書中的轉型正義極為重視,例如於2010年調查全世界教科書,了解各國國民教育如何教導納粹大屠殺,「這是全世界人權指標,有沒有去教這東西,顯示這國家對人權教育的重視。」

2014年聯合國公佈調查結果,台灣被標為黃色、意即僅粗略提及架構,反觀鄰近國家,花亦芬說:「亞洲像菲律賓,對納粹大屠殺都有非常好的教導。」再檢視台灣歷史課綱中的納粹大屠殺,花亦芬表示,直到高三人文社會類組學生選修部份才提及其他國家的轉型正義: (相關報導: 「造成二二八屠殺的事後都升官」,中研院學者列鐵證:殺多少人是一回事,蔣介石態度才是問題 更多文章

「以共同必修來講,世界史完全沒有教納粹大屠殺,只建議從20世紀德國、南非、西班牙擇一討論,納粹大屠殺可以從我們教科書完全避而不談,我們整個世界史教育在這非常非常弱……」

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政策指引白皮書,公佈應如何教導納粹大屠殺及各國自身發生過的大屠殺,花亦芬提出其中3個重點:第一,應將大屠殺清楚列於課綱上,表示國家之重視;第二,應表明基本教育立場跟概念,讓學生明白為何要學這個,且應與學科教學宗旨符合;第三,讓學生能去提問,避免歷史變成被簡化的教條,讓學生透過問問題展現真正對民主的重視。

波蘭總統杜達簽署新法,禁止將納粹德國所犯罪行歸咎於波蘭民族或國家。圖為集中營外觀(美聯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政策指引白皮書,公佈應如何教導納粹大屠殺及各國自身發生過的大屠殺。圖為集中營外觀(資料照,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