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看台灣政局:國民黨為何不趁勝追擊,儘早推舉出候選人?

20230503-國民黨主席朱立倫3日出席中常會。(柯承惠攝)

台灣總統大選,將在2024年舉行投票,但前哨戰目前已經開打。

在野黨國民黨黨內被認為人氣最旺的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正在面對希望回到黨內參選的台灣富豪郭台銘的挑戰。但是侯友宜至今仍不願鬆口,表態是否參選,加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遲遲不底定黨內初選規則,引發該黨選舉被指「拖泥帶水」的批評。

台灣有輿論正在質疑,為何去年地方選舉大勝後的國民黨,此刻提名節奏卻緩慢甚至拖泥帶水?為何國民黨無法承接選舉大勝後的氣勢,趁勝追擊,盡早推出總統候選人參賽,導致現在民調開始落後給去年選舉的手下敗將民進黨?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向BBC中文表示,他認為重點是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在去年選舉大勝後,身為黨主席也想要借著戰果將自己送上總統大位,開始拖延侯友宜的提名。張峻豪又稱,侯友宜又剛選上新北市長,因此不想像上屆大選韓國瑜剛當選高雄市長後不久就宣佈參選總統,引發選民激烈反彈,最後大敗收場。

張峻豪教授認為,這兩大因素疊加,導致國民黨的選舉提名拖宕,與民進黨賴清德及民眾黨柯文哲很早就確定參選的明快態勢相比之下,引發支持者憂心。

國民黨為何還未公布人選?

侯友宜曾在民進黨前總統陳水扁任職時北提拔在中央負責警政,後來他被朱立倫提攜擔任新北市副市長。
侯友宜曾在民進黨前總統陳水扁任職時北提拔在中央負責警政,後來他被朱立倫提攜擔任新北市副市長。

目前民進黨現任副總統賴清德正式代表民進黨參選,第三勢力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登記參選。

這讓國民黨支持者開始憂心,該黨需要趕緊底定參選人選,而不是讓各自的支持者相互批評,影響士氣。他們希望,這一次總統大選仍如去年地方選舉,大敗民進黨。

長期研究台灣選舉及政黨政治的張峻豪告訴BBC中文,國民黨正是因為去年地方選舉「超乎預期的好」,導致朱立倫擔任黨主席的「總統夢」也開始升起,「而作為黨主席,他是黨內選舉規則即議題設定者的主要決策者,自然能在初選上拖延侯友宜參選的角度。」

張峻豪解釋稱,侯友宜雖然在去年連任市長時選得漂亮,但過去侯是朱立倫擔任新北市長時的多年副手,因此朱立倫可借故在提名過程上做一些拖延,侯鑒於過去兩人上下屬的經驗,也沒有主動去挑戰朱立倫。

2016年,朱立倫曾在國民黨換下前黨主席洪秀柱後,代表該黨參加大選,結果敗給蔡英文。

此外,侯友宜去年底剛連任新北市長不久,如果很快表態參選總統,等於將重覆上一屆韓國瑜宣佈參選總統的那一幕——這也是剛選上市長不久,就宣佈帶職參選總統大位的戰略。

張峻豪對BBC中文說,當時台灣一直有輿論批評韓國瑜為「落跑市長」,現在台灣輿論也同樣有批評侯的聲音,認為其若參選,對新北市民及市政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便是侯友宜一直對於參選與否,始終如履薄冰,至今仍未鬆口參選的主因。

曾任國民黨高層的台灣政治評論者鄭佩芬則在台灣媒體表示,以「郭、侯、朱」三人相爭的情況來看,其實還是反映出國民黨黨內根深蒂固的「本土藍」及「外省藍」分裂的老問題。曾在國民黨蔣家掌權時就開始在國民黨內工作的鄭佩芬表示,國民黨內自從李登輝離開後,似乎很難讓「本省人」出線競選總統,這個情況在此次初選中又再次浮現。 (相關報導: 沈旭暉專欄:中東列強集體破冰,與世界強權對沖 更多文章

鄭佩芬認為,國民黨裏面傳統1949年遷台的「外省族群」(外省藍)與在台灣出生的「本省人」(本土藍)兩邊高層,雙方對於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並不一致,甚至在90年代李登輝掌權執政時期,雙方發生激烈的内鬥。後來李登輝離開國民黨,自2004年之後,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都是外省籍背景。鄭佩芬強調,雙方不信任彼此,在國民黨內是根深蒂固的問題,一直影響著國民黨黨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