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美國訪問的台灣民眾黨主席、有意角逐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的柯文哲星期五(2023年4月21日)接受美國之音(VOA)節目主持人樊冬寧專訪,談論在美國三星期走訪四個城市的「自由台灣對話之旅」以及和美國拜登行政當局官員、國會議員及智庫學者交流的成果與心得。
柯文哲率領台灣民眾黨成員自星期一開始在華盛頓展開馬不停蹄的參訪與拜會活動,與美國各界人士進行廣泛交流,其中也包括一些與美國政府官員會談的較敏感不公開行程。
柯文哲在台灣被普遍稱為「柯P」,意為「柯教授」,p指英語「professor」(教授) ,這是因為他曾任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
在訪問的最後一天,柯文哲在美國之音位於華盛頓總部的演播室接受專訪,談到此行的感想。在談到美方在與他會面時最關切的議題有哪些時,柯文哲說,目前在歷史上美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關注台灣。
「我想它並不是關注台灣,而是因為現在美中對抗大概是美國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變成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威脅,那台灣又是位在第一島鏈的最前線,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所以它現在對台灣就很關心。」
柯文哲說,他此行訪美設定三個目的,第一是了解美國,畢竟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國家,而且是台灣的盟邦,還有更重要的是,「目前在全世界對台灣國家安全影響最大的是美國,有時候明白的講,全世界敢賣武器給台灣的國家也只有一個,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美國。」
第二,柯文哲說,一定要從美國回看台灣,否則可能會坐井觀天,所以必須從美國、從世界角度回看台灣,如此台灣才能對如何應對未來做更好的準備。
至於第三個目的,柯文哲說,他原本設定是要把他自己和台灣民眾黨介紹給美國,但因前一天去拜訪前美國國務卿麥克·龐畢歐(Mike Pompeo)時與他的對話讓他有不同的體會。

「我跟他講說,我相信有99.99%的美國人不知道台灣有第三勢力,他說,美國有99.99%的人也不知道台灣有另外兩個major party(主要政黨),所以不要難過。」
因此柯文哲說,了解美國很重要,因為必須知道美國對台灣的要求、希望台灣怎麼做,或是在美中對抗下希望台灣扮演什麼角色,對這些話題大家都有廣泛交換意見。
此外,柯文哲說,龐畢歐也對台灣的外交做法提出建議,認為台灣不必太過「政治掛帥」,例如訪美時最好帶著企業,因為經濟還是最根本的基礎。

對於台灣有許多人說,有意參選總統的候選人必須到華盛頓與美國官員會面「接受面試」,柯文哲在採訪中被問到此行是否有「被面試」的感覺?
他說:「與其說是面試不如說是認識,因為剛才講過,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盟邦,對台灣的國家安全有絕對的影響力,所以要跟誰工作當然要了解。不過是這樣,美國也再三保證說他們不會介入台灣的選舉,它說我們會保持中立。」 (相關報導: 接受美媒專訪談及兩岸 柯文哲:中共若對台動手「首波可能是網路戰」 | 更多文章 )
雖然美國表明會對台灣內政保持中立,但柯文哲說,在此條件之下美國也在開始「收集情報」,因為台灣民眾黨目前在台灣社會上有20%的支持度,而且其年齡層集中在45歲以下,「所以它也很想知道,台灣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因此他與美方在這方面有許多意見的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