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國東協峰會成果雷聲大雨點小?

東協國家位處東太平洋,鄰近中國,被美國視為印太戰略的重要據點。圖為2018年11月第6屆東協美國峰會。(資料照,美聯社)

2022年5月12日、13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東協10國裡的8位領袖齊聚華府,展開為期兩日的「美國-東協特別峰會」(U.S.-ASEAN Special Summit)。這峰會是拜登2021年1月上任後,首度與東協領袖親自實體會晤,對美國與東協關係具重大意義。

相較川普政府4年,對東協的重視不如拜登政府。不少人認為川普政府當時的東南亞政策有「前後矛盾」、「政策連貫性」的問題,而這讓不少東南亞國家質疑美國想與東南亞發展關係的決心。此次峰會開端,對美國和東協關係具象徵意義。

這次峰會的促成,得利於拜登政府上任後對東南亞的積極態度。拜登政府上任後,派遣多位外交、國防高層訪東南亞多國。2021年5月底,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曾先後訪問​​印尼、泰國和柬埔寨。7月底時,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oyld Austin)先後拜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8月時,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也親自訪問區域內的新加坡、越南。

2022年5月,美國與東協特別峰會,美國總統拜登(AP)
美國總統拜登(見圖)5月出席美國與東協特別峰會。(資料照,美聯社)

並且在8月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以線上方式,一連參加四個有關東協的外長級會議,包含「美國-東協部長級會議」(U.S.-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東亞峰會外長會議」(East Asia Summit Foreign Ministerial Meeting)、「湄公河流域之友部長級會議」(Friends of Mekong Ministerial Meeting)、「東協區域論壇部長級會議」(ASEAN Regional Forum Ministerial Meeting)。

美國總統拜登利用2021年10月底舉辦的第九屆「美國東協峰會』(U.S.-ASEAN Summit),確認雙方之後舉辦美國、東協的特別峰會。隨後布林肯和東亞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也都在2021年底訪東南亞多國。2022年1月底,防長奧斯丁更「二訪」東南亞,拜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霧谷晶策》自拜登政府上任後長期觀察下,拜登政府對東南亞各國展開「密集外交」,明顯展現重視東協的決心。

事實上,白宮2022年3月公布《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全文提及東協(ASEAN)高達19次,次數之高甚於日本9次、印度9次、韓國8次、台灣8次。這顯示東協國家在拜登政府印太戰略,乃至外交政策上的重要性。

再者,若無意外的話,奧斯丁將在今(2022)年6月三訪東南亞,參加疫情後首度以實體方式在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 )。很有可能,屆時奧斯丁將藉此「多邊機會」,與各國防長展開雙邊或多邊會談,共同商討「抗中」對策,或藉此行訪問其他東南亞國家。 (相關報導: 美國與東協特別峰會》雙方關係提升到「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國承諾持續聚焦印太、應對中國挑戰 更多文章

美國、東協深化合作!雙方11月預計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據白宮峰會後公布的「美國東協特別峰會成果清單」(Fact Sheet: U.S.-ASEAN Special Summit),美國在這次峰會向東協提出不少「好處」、深化多項與東協的合作。成果清單內容有提到,雙方將「加速對抗氣候變遷行動、永續發展和包容性繁榮」(Accelerating Climate A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clusive Prosperity)、「支持受教機會」(Support the Access to Education)、「擴大海事合作」(Expand Maritime Cooperation)、「提倡全球健康和健康安全」(Promoting Global Health and Health 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