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SPOTIFY的直接上市與投資銀行的黯淡未來

Spotify 將以不發行新股方式,直接上市。(資料照,風傳媒)

「你知道我們當初做臉書IPO時收到多少錢嗎?」落腮鬍修得極其整齊的道格一邊用刀子切著美國尺寸的鬆餅,一邊問著我。

道格是我在風險資本界為數不多很「閒聊」得來的朋友。很多風險資本家一輩子都待在矽谷,開口閉口都是新創和顛覆,講到傳統金融或政治都語帶不屑,似乎在矽谷的小小世界中只要管著螢幕上不斷閃動的程式碼,世界觀就都完整了。道格的背景則略有不同,他曾在知名投資銀行擔任分析師多年,負責蘋果、谷歌和臉書等大型科技股,不久前才和同事一起離開創立了自己的風險資本管理公司。

來自費城的道格有著一雙藍色但溫暖的眼睛,東岸的溫文口音,深厚的人文素養以及對於政治經濟歷史的全面性愛好。我們雖然一年難得見上一兩次面,但一碰面總是天南地北沒完沒了。這次我路過紐約,我們兩個特地清開行事曆,約在西三十一街的傅里曼餐廳用早餐。

「我記得臉書上市有超過三十家投資銀行共同承銷(underwriter),但費用奇低無比,好像是……不到2%?」

「正確來說是1.1%,整個承銷費用總額是一億七千多萬美元,我們分到五十萬美元左右。」

「只有區區五十萬?你沒講錯吧?」

「沒唬你,真的是五十萬。」道格露出好整以暇的微笑,用叉子插了一塊淋滿了楓糖漿的鬆餅送入口中:「除了領頭的摩根史坦利、摩根大通、高盛以外,大部分參與臉書IPO的投資銀行都不是為了錢才接這個案子的,畢竟1.1%費用實在比傳統的7%低太多了——大家都是為了名氣。」

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夫婦捐款30億美元,推動終結人類疾病的新計畫(AP)
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夫婦。(資料照,AP)

「可是如果有三十幾家的話,這個名氣不會被稀釋太多、變得不值錢嗎?」

「那你就錯了,就是因為有三十幾家,所以如果沒在清單上就得跟其他客戶解釋自己為啥沒在上面,更糟!」

「原來如此。但反過來說馬克‧祖克柏接受這麼多家投資銀行共同承銷,對他有什麼好處嗎?」

「很簡單啊,他立刻就可以得到三十幾家銀行分析師在IPO後追蹤分析並估值臉書股票,提高市場能見度和股票流動性。」道格邊說邊用拇指比了比自己,暗示當年在他所任職的知名投資銀行裡,臉書分析和估值就是他做的。

「了解了。但現在看起來,臉書那超低手續費的IPO只是科技界對華爾街開的第一槍,SPOTIFY馬上也要上市了,但它們要採取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這下子連分析、估值、路演和詢價(book building)都省了,費用只怕會更低吧?此風若成,專做IPO的投資銀行不就沒飯吃了嗎?」

「是啊,所以前幾天我跟老同事吃飯時,他們都說我離開投資銀行轉戰風險資本的時間是正確的,現在他們的IPO案件流一直往下掉,大家都人心惶惶。」

「話說回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IPO路演過程,投資銀行以分析師團隊、窮盡資料計算出來的估值範圍為起點,協助創辦團隊向可能承購的法人客戶探尋興趣,然後根據供需訂出最終上市價格,理論上這樣的估值有大量的資本以實際交易背書——不管是圈購上市或者上市後買賣——因此得到的價格最有參考價值。 (相關報導: 胡一天觀點:金融科技治理博弈的霸權反動視角 更多文章

「但實作上來看,現在許多新創上市時都還處於鉅額虧損的狀態,例如Snap,他們的折扣現金流估值模型多半都要往前建立二十年到三十年才能得到正值的估值——我甚至看過五十年的版本——實在很難想像未來有多大的可能性照這些超長期的劇本演出。而等到真正上市了,交易員恐怕也不是根據這些超長期基本面估值在交易,我看多半也是根據市場買賣動能(momentum)短進短出,所以這些投資銀行辛苦做出來的估值和報告,到底有啥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