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不一樣的語言,大腦結構也會不同!母語如何塑造我們的大腦

(美聯社)

語言產生於我們大腦的不同區域。研究人員表明,母語不同,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連接方式也不同。這項認知可用於幫助治療中風患者。

阿拉伯語母語者在交談時需仔細辨聽:對方說的是「書」(kitabun,كتاب)還是「作家」(katib,كاتب)?這兩個詞都基於相同的詞根k-t-b (ب - ت - ك),這在阿拉伯語中非常常見。

根據對大腦掃描圖的分析,科學家們認為,母語塑造了我們的語言結構網絡

相比之下,德語母語者則更需要關注句子結構:「你借你最喜歡的作家的書嗎?」(Leihst du dir das Buch von deinem Lieblingsschriftsteller aus?)在德語中,像「ausleihen」(借)這樣的可分動詞的可分前綴和詞根通常位於句子中的不同位置。

阿拉伯語和德語非常不同。那麼,不同母語者的大腦在處理這兩種語言時也存在差異嗎?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ür Kognitions- und Neurowissenschaften)的研究員對此進行了研究。由博士生、第一作者韋雪瑚(Xuehu Wei)領導的研究小組分別對47名阿拉伯母語者和47名德語母語者進行了考察。

在選擇研究對象時,研究人員確保他們是在單語環境下長大,只會一門母語。除母語外,接受測試者只會一點點英語。

腦部掃描顯示不同母語者之間的差異

研究人員要求被測試者躺在特殊的磁共振成像儀(MRT)中。該設備不僅可以生成高解析度的大腦掃描圖像,還可以提供神經纖維之間連接的信息。利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可以計算出各語言區域之間的連接程度有多強。

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神經心理系研究員、該研究的合著者阿爾弗雷德·安萬德(Alfred Anwander)說:「結果讓人非常驚訝,因為我們一直認為語言處理機制存在普遍性。」「我們以為,它與語言的種類無關,與在大腦的哪個區域進行處理無關,也與大腦不同區域間的聯繫有多強無關。」

以阿拉伯語母語者為例,研究人員發現其大腦的左右半球聯繫得更為緊密。此外,大腦的側葉(顳葉)與中間部分(頂葉)之間也有著更強的連接。

語音和語義中心/母語不同,連接不同

這完全可以理解:這些大腦區域負責處理發音和含義。阿拉伯語母語者必須專注於辨明詞語的發音異同及由此產生的語義差異:對方說的是「kitabun」(書)還是「katib」(作家)?

研究人員發現,德語母語者的大腦左半球與大腦前額葉之間連接更強。這也可以經由德語語言特性來理解—這些區域負責處理語句結構。德語母語者可以輕鬆地理解像最後一句這樣的嵌套長句。

安萬德總結道:「我們的研究為大腦如何適應認知需求提供了新的見解 — 母語塑造影響了我們的語言結構網路。」

有望改善對中風患者的治療

研究人員指出,需強調的是,這些不同的連接對於說話者而言既不意味著優點也不意味著缺點。「這些連接只是不同,沒有好壞之分,」安萬德說道。

事實上,了解這種語言處理在腦部連接上的不同對任何母語者來說都是有益的。例如,可以改進對中風患者的治療。針對患有失語症(一種語言障礙)的患者,可以對不同的母語者,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以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說話能力。

「此外,將該研究拓展到更多語言中去將非常有趣,」安萬德表示。在另一項研究中,馬克斯·普朗克研究人員考察了德語、英語和漢語母語者。研究結果尚待得出。

其他母語是否以及如何對大腦進行不同的塑造仍是未知數。對以德語和阿拉伯語為母語的人群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也將有助於證實這一結果。

外語學習新方法

該研究的第二步,研究人員將分析阿拉伯語母語者在學習德語時大腦發生的變化。安萬德說道:「我們很想看看在學習一門新語言時,腦部各區域間的連接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些發現最終將有助於改進外語學習方法。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個體類型和母語,制定出不同的學習策略,以便比如更容易地學習德語。不過為此仍需進行大量研究。安萬德表示:「我們距離通過大腦掃描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那之前,學生們可能還是繞不開生詞本。 (相關報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報告:協助減輕非洲債務,「中國出色地履行了職責」 更多文章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