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生與邱臣遠對談:藍綠出訪、兩岸政策、國家外交,年輕選民怎麼看?

面對中共軍演製造台海緊張,國軍秉持「不升高衝突、不引發爭端」原則,時刻捍衛國家安全。圖為愛國者飛彈。(取自軍聞社)

總統蔡英文與前總統馬英九各自結束過境美國、訪中行程。由台灣及在台日本青年創建、致力推廣台灣與國際交流的亞太青年協會,節目「青年談『政』事」9日以「訪美與訪中,為何訪?如何訪」為題,邀請台灣年輕選民現身說法,表達對現任、卸任總統兩場訪問的意見與評價。

受訪青年對美中台關係的立場各不相同,不過他們大致認為蔡英文出訪獲得較高的國際媒體關注,他們對蔡英文出訪的總評分,亦高於評價馬英九訪中的分數。「青年談『政』事」主持人、跟隨蔡總統出訪的台灣民眾黨立委邱臣遠接受《風傳媒》訪問時透露,美國國會議員也關心我國能源政策。

邱臣遠說,這次跟著出訪是展現我國跨黨派對友邦、與美國關係的支持和感謝,並向會面的美國聯邦眾議員介紹擁有20%支持度的民眾黨。他表示,對軍購的立場是和政府一致,同時希望美國支持我國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邱臣遠亦稱,期盼《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儘速談成,這對我國之後參與IPEF、CPTPP等多邊經貿聯盟有正面效應。他提到,除了國防安全議題,美國聯邦眾議員也關心我國能源政策,而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有推動差別費率、智慧電表、綠能使用政策和法規。

台灣青年怎麼看藍綠出訪?

總統蔡英文5日在洛杉磯會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舉行我國總統第一次在美國本土會見美國國會議長的歷史會談;前總統馬英九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展開祭祖、青年交流之旅,成為自1949年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前總統。兩人出訪的時機在明年1月總統大選之前,台灣的年輕學子也密切關注兩大黨的兩岸政策立場。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法律學系的葉明諺說,他觀察到美國跨黨派媒體皆報導了蔡英文出訪,馬前總統此次加深兩岸互動,可以緩和兩岸局勢,如果成功,多少對國民黨選情加分。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研究所的馮艾立則認為,馬英九前總統此次訪中,訴諸感情上的民族主義,較無兩岸在經濟與政治層面的論述,「雖然他提到中華民國獲得統派的掌聲,但這不符合台灣主流民意」。他並指出,馬英九訪中在國際媒體上的討論篇幅較小,「我可以感覺歐美想像中,台灣是一個捍衛自由民主價值的島嶼,所以馬英九訪中的行動讓他們感到有些疑惑。」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的劉品辰表示,蔡英文出訪是站在國家立場,訪美能傳遞台灣的民主價值取向,有利國家未來的發展,「我能理解馬英九出訪的意義,在對抗的情勢下,他希望能緩和。但是問題出在於,在對岸的砲彈仍對著我們的情況下,你去那裡要談什麼?你要怎麼談?這次去談的東西有沒有辦法對台灣未來加分?」

20230407-前總統馬英九7日結束赴中「祭祖之旅」,下午自上海返抵桃園國際機場。(顏麟宇攝)
前總統馬英九7日結束赴中「祭祖之旅」,下午自上海返抵桃園國際機場。(顏麟宇攝)

現就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的詹宇翔指出,他親身參與馬英九訪中祭祖行程。他並對蔡英文與馬英九出訪皆予以肯定,「一個往東,一個往西走,是平衡局面,兩者都在各司其職,鞏固與尋找台灣的出路。」 (相關報導: 中共環台軍演》美國密切關注!AIT:華府持續向北京溝通,籲勿改變現狀 更多文章

他並提到關於在中國行程如何稱呼馬英九,「與對方一對一交流時,我們會稱呼馬先生,以給對方尊重;如果是公開場合,對大家講話、講自己的言論,我們會稱馬總統。」他強調,「我們在口頭上提到的時候等於是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我們不會去避諱談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