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將於美西時間5日(台北時間6日凌晨)與總統蔡英文會晤,中國外交部除強調「中國將採取堅定措施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福建海事局在台北時間5日一早更透過公眾號宣稱「今日啟動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央視則說「行動重點為巡查維護台灣海峽中北部海域船舶通航環境和通航秩序,保障『小三通』客運船舶航行安全」。
蔡麥會6日凌晨登場
結束「民主夥伴共榮之旅」返回台灣的總統蔡英文,台北時間6日凌晨將與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加州錫米谷的雷根總統圖書館會面。對於中國的抗議與威脅,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3日在貝里斯引用雷根名言回應「正義足夠勇敢,邪惡就會失去力量」,強調與民主國家交流是台灣人民的權利,中國沒有置喙餘地。他也期待與議長麥卡錫及跨黨派議員當面交換意見。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陸伯彬(Robert Ross)對《美國之音》表示,蔡英文與麥卡錫的會面除了推進台美關係,兩人也都能藉此增加各自的政治能量:蔡英文能夠樹立她作為台灣領導人的存在,麥卡錫則可確立他成為「台灣支持者」和「中國反對者」的資質。
蔡麥會美方名單曝光
自由亞洲電台4日揭露由麥卡錫辦公室提供的與會名單,預計將在美西時間5日上午10時舉行的蔡麥會除了蔡英文與麥卡錫之外,與會者還包括國會民主黨核心小組主席、眾議員皮特·阿吉拉爾(Pete Aguilar);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邁克·蓋拉格(Mike Gallagher);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民主黨首席眾議員拉惹·克里希那穆提(Raja Krishnamoorthi);籌款委員會主席、眾議員傑森·史密斯(Jason Smith)。
其他還包括另外8名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兩黨成員,分別是眾議員卡洛斯·希梅內斯( Rep. Carlos Gimenez)、阿什利·辛森(Ashley Hinson)、約翰·莫雷納(John Moolenaar )、賽斯·莫爾頓(Seth Moulton) 、米歇爾·斯蒂爾(Michelle Steel)、海莉·史蒂文斯(Haley Stevens) 、里奇·托雷斯(Ritchie Torres) 、羅伯·惠特曼(Rob Wittman) ,以及友台眾議員匡希恆( John Curtis)、朱莉婭·布朗利(Julia Brownley) 、特倫特·凱利(Trent Kelly) 、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 、瑞安·津克(Ryan Zinke) 。
2023年4月3日,總統蔡英文在貝里斯國會發表演說。(美聯社)
2023年4月4日,總統蔡英文的支持者在洛杉磯威斯汀酒店外等待她的到來。(美聯社)
北京恐嚇「衝擊美中關係基礎」、「必將堅決回擊」
針對將在5日登場的「蔡麥會」,外媒日前詢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中方是否會舉行軍事演習」?但毛寧並未明確給出答覆,而是重申「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領土完整」,「中方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堅決有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相關報導:
蔡英文抵達洛杉磯:蔡麥會即將登場,兩岸僑民在酒店外衝突對峙
|
更多文章
)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則宣稱,「所謂『過境』本質上是『倚美謀獨』挑釁行徑」、企圖製造「一中一台」、「兩個中國」,「伺機在國際上兜售『台獨』主張」,必將對蔡麥會「採取措施堅決回擊」;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3日也強調,蔡麥會將「衝擊中美關係政治基礎」。
2023年4月4日,總統蔡英文的支持者在洛杉磯威斯汀酒店外等待她的到來。(美聯社)
保障小三通?
福建海事局宣布「台灣海峽聯合巡航巡查」行動後,目前尚不清楚北京會不會祭出更多反制「蔡麥會」的措施。福建海事局隸屬交通運輸部,是中國的海事主管部門,負責管理通航秩序、通航環境、以及國家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
中央電視台稍晚報導,台海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行動,將海巡06輪領銜的海事執法船艇編隊負責,行動重點為「巡查維護台灣海峽中北部海域船舶通航環境和通航秩序」、「保障『小三通』客運船舶航行安全」,並未提及與蔡麥會。
海巡06輪
福建海事局的海巡06輪是在2021年下水、2022年入列、滿載排水量6600噸、航速達20節的海巡06輪,號稱「台灣海峽首艘大型巡航救助船」,專責在台海執行水上交通巡航監管、應急救援。2022年7月展開首次執法巡弋時,海事局強調「以船舶編隊巡航、海空立體巡航、涉海單位聯合巡航執法等方式,全力保障福建沿海航行大通道的安全暢通」。
新華社曾報導,海巡06輪由中國船舶集團第701研究所設計,總長128.6公尺、船寬16公尺、型深7.9公尺,續航里程1萬海里(號稱「可到達除南北極以外所有海域」),能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連續巡弋執法60天,是駐守台灣海峽的最大海事巡航救助船。對於「海巡06輪」為何列編福建,福建海事局副局長王華明曾表示,「台灣海峽是中國東南沿海水上交通運輸要衝,每天過往運輸船舶近3000艘」、「由於海上客貨運的不斷發展,航線與沿海漁場交叉重疊,台灣海峽船舶險情事故多發,每年險情事故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10%,因此將台灣海峽列為重點監管區域」。
福建海事局曾表示,「海巡06輪」屬於大型巡航救助船序列,其噸位與排水量僅次於在廣東列編的萬噸級海事巡邏船「海巡09輪」。福建沿海各地的通航縣區與開放水域,已形成「以海巡06輪為旗艦、中型船為中堅、小型船為主力的巡邏船艇隊伍」,海巡06輪的主要任務為「強化海事巡航執法」、「智化海上綜合指揮」、「處置險情事故」、「助力海事交流合作」。
外媒擔心「圍台軍演」再現
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許多國際媒體,都將蔡麥會視為蔡英文此次出訪最關鍵的事件,也對中美兩國處理緊張局勢的能力形成重大考驗。《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領導人歷來都將訪問美國稱為非官方行程的「過境」,這也是美中雙方心照不宣的微妙舉動。
即便《華爾街日報》指出蔡英文此行「過境」美國一直保持低調,但麥卡錫仍將是蔡英文此次出訪所會見最高級別的美國官員,也是中國最不願意見到的台美關係進展。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發言人3日再次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華爾街日報》也形容「台灣日漸成為美中關係最不穩定的閃爆點」。
2023年4月4日,總統蔡英文的支持者在洛杉磯威斯汀酒店外等待她的到來。(美聯社)
環時:恐再度引發大規模軍演
時任美國眾院議長的裴洛西去年訪問台灣,解放軍在其離開後隨即發動大規模圍台軍演,甚至直接發射飛彈飛越台灣上空。《華爾街日報》稱,這次演習在美軍擔憂中國是否已有能力封鎖台灣,也讓美中關係呈現螺旋式下降。麥卡錫成為新任眾院議長後對外宣稱「有意訪問台灣」,引發台灣方面擔憂再次刺激北京發動大規模演習。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表示台方因此試圖說服麥卡錫改在美國與蔡英文會面。政大政治系教授南樂(Lev Nachman)則稱讚,台美的避險措施是一項「了不起的外交行動」。不過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宣稱,中國軍方對蔡麥會的反應恐怕仍與裴洛西訪台類似。智庫「流氓國家研究計畫」(Rogue States Project)的卡齊亞尼斯(Harry Kazianis)對《美國之音》表示,這次蔡麥會再次引發中國軍演威脅,反映了美中關係加速惡化、甚至陷入非常殘酷的冷戰,「這象徵著一個更大的問題,美中甚至不再是競爭對手、而是死敵」。
從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起飛的殲-15戰機。(中國軍網)
對於解放軍是否再次大規模恫嚇台灣,華府智庫馬歇爾基金會亞洲專案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表示,北京接下來的反應可能繫於美台如何安排蔡麥會:包括會晤是否公開、兩人會後有沒有舉行記者會、蔡英文或麥卡錫會不會做出被北京視為挑釁的表示。在紐澤西拉瑪珀學院(Ramapo College)教授政治學的陳鼎(Dean Chen)則對《美國之音》表示,蔡麥會有助於對北京明確表態—無論中國如何挖走台灣的邦交國,美國仍會大力支持台灣。
(相關報導:
蔡英文抵達洛杉磯:蔡麥會即將登場,兩岸僑民在酒店外衝突對峙
|
更多文章
)
對於美國接下來如何幫助台灣,葛來儀認為麥卡錫可以跟眾院「美國和中共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合作,舉行中國對台威脅的聽證會、繼續推進提升美台關係的立法。蓋拉格今年2月也曾到訪台灣,5日也將出席蔡麥會。卡齊亞尼斯則說,麥卡錫可以推進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包括提供「標槍」(Javelin)防空飛彈、拖式飛彈(TOW missiles)、包括F-35在內的先進戰機,「最重要的是,如果中國入侵台灣,台灣的需求是無上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