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邦交國一直減少該怎辦? 專家建議台灣採取這樣的新作法

外交部大廳。(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正在拉丁美洲打一場會輸的外交戰」,關注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政治分析師伯斯沃思直言,若失去宏都拉斯,台灣還要面對巴拉圭、瓜地馬拉可能外交轉向的挑戰,而要在拉美地區發揮極大影響力,台灣必須要有區域戰略,不是只想留住幾個最終仍會外交轉向的邦交國。

《世界政治評論》(WPR)20日刊登伯斯沃思(James Bosworth)文章,內容稱台灣可選擇繼續打這場外交承認戰,但會看著邦交國一個接一個被中國的金錢外交搶走,或與盟友尋找新方法和世界建立關係。他提到,如果失去宏都拉斯,剩下13個友邦有7國在拉美地區,且邦交國數可能會再減少。

伯斯沃思指出,巴拉圭在野的真正激進自由黨(PLRA)總統候選人艾里格里(Efrain Alegre)曾說,若在4月大選勝出,就要轉和中國建交,理由是與中國有更大的貿易往來,有利於巴拉圭經濟,尤其是大豆貿易,而巴西及阿根廷近年都有獲利。

巴拉圭執政黨「紅黨」(Colorado Party)的總統候選人潘尼亞(Santiago Pena)則表明,會維持與我國的邦交。同黨籍的現任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 Benitez)2月訪台時,也一再強調對台灣的邦交承諾。巴拉圭外交部18日推文重申與65年邦誼及合作的承諾。

巴拉圭外交部稱:「我們會繼續強化(與台灣)在各方面的雙邊關係,為我國人民追求進步和福祉。」此外,PLRA黨籍的巴拉圭參議員亞諾(Blas Antonio Llano Ramos)應邀率領跨黨派訪團,於19至23日在台灣訪問。不過伯斯沃思說,巴拉圭總統選情陷入拉鋸,因此巴拉圭可能是下個失去的邦交國。

剩餘邦交國近半在拉美地區

巴拉圭總統大選將於4月30日投票,而瓜地馬拉總統大選6月25日舉行初選、8月20日進行決選。伯斯沃思表示,瓜地馬拉的態度尚不明確,因為目前領先的候選人均未表態。他直言,若瓜地馬拉現任總統賈麥岱(Alejandro Giammattei)是台灣在該區域的最堅定友人,恐怕對台灣不是好徵象。

伯斯沃思提到,賈麥岱正在廢除司法獨立,並檢視其在即將登場的選舉中的權力,還說被控洗錢的瓜地馬拉前總統波狄優(Alfonso Portillo),2014年在美國紐約聯邦法院坦承收取台灣250萬美元賄賂,以維持和台灣的邦交。伯斯沃思直言:「再一次,有這樣的朋友,誰需要敵人。」

伯斯沃思表示,中國很可能用骯髒、賄賂和鐵腕手段來要求台灣邦交國轉向,「然而,(外交)承認北京當局無關中國影響力上升,只是基本、正常的外交行為」。拉美所有大經濟體都承認中國,且多數在過去20年獲得經濟利益,基於這樣的國際現實,期待剩餘友邦承認台灣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相當怪異。 (相關報導: 宏都拉斯邦交危機》「台灣外交重質不重量」 專家認為美國應該這樣做 更多文章

伯斯沃思更稱,要友邦維繫與台灣的關係似乎對它們不太公平,因為在外交承認戰中,這些窮國被要求不能和世界第2大經濟體有經貿往來,「此議題不常在國際關係領域中討論,因為不全然關於外交」。他強調,轉為承認中國,不能視為否定台灣的存在權,以及已是自行治理的民主國家長達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