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進黨能解決空汙問題嗎?

作者強調,由於政治上和政策上的矛盾,民進黨將難以解決空汙問題。(資料照,盧逸峰攝)

由於近日空汙問題日益嚴重、影響全台,因此空汙議題也延燒全國,各界相關團體更將在12月17日舉行反空污大遊行,試圖迫使政府在此議題上採取更積極的作為。然而來自社會的壓力,是否能改變民進黨在此議題上的消極態度?或是會因為下述的三大矛盾,而導致民進黨政府在解決空汙問題時如刺在背?

一、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雖然空汙問題在全台造成民怨四起,然而賴清德內閣初始並未立即站上第一線進行處理,反而是由台中市長林佳龍開出第一槍,於11月29日刪減中火明年24%的生煤許可量。雖然事後台中護樹協會隨即跳出來質疑此措施僅能減少中火11%的實際用煤量,不過這卻也足以引來賴清德的注意。

更有意思的是,林佳龍引起的並不是賴清德對空污議題的關注,反而是賴對林減煤措施的質疑,在12月4日的專訪中表示「中部綠電發電多少,中火就降載多少」。言下之意,即是警告林佳龍必須在提高綠能發電量之後,才能對中火降載,頗有回應林此前減煤措施的意味。

這自然也引起林佳龍的不悅,在當日即在議會質詢中,雖未點名賴清德,但也反擊說,用電在全國,汙染卻留地方,所以空污的環境正義必須要考慮區域性,不能以中部的綠能發電量考量中火降載。

從此也可以看出,即使同屬民進黨陣營,彼此之間在空污議題上也存在重大矛盾。其原因,自然就在於空污議題,中央與地方彼此之間利益衝突的必然性。因為中央政府除了環保問題,也須從能源以及衍生的經濟等問題來考量;然而地方政府卻毋須考量如此多面向,而僅須考量到與在地居民息息相關的環保問題。

此外,由於地方選舉即將到來,因此這也會使得有選舉壓力的地方首長採取更積極的作為。所以也就不難怪,處於民調下滑的林佳龍,會對中火採取比較大的動作,試圖以此來挽回選民的認同。因此,桃園大潭、高雄興達、雲林麥寮電廠也都如同台中,傳出將因環保考量而將降載發電的新聞。

然而從民進黨執政之後,由於其非核家園願景,致使全國的電力供應相當吃緊,甚至在8月發生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全國性大停電。所以說當地方為了減少污染,紛紛降載發電,作為中央行政首長的賴清德自然會相當緊張,擔憂再度發生停電危機。因此新聞即報導,近日賴清德將找中南部縣市首長來討論空污議題。從賴對林佳龍的態度來看,此舉似乎醉翁之意不在空污,更可能是從能源和經濟層面來搓地方諸侯們的湯圓,阻止因地方減少空汙而致使電力短缺。

二、正國會與新潮流的矛盾

賴清德之所以會對林佳龍公開放炮,除了中火涉及到的龐大電量外,另一個因素,就涉及民進黨內的派系矛盾,也就是正國會與新潮流之爭。

眾所皆知,林佳龍從游錫堃之手接下掌門之後,正國會聲勢日漸壯大,儼然成為黨內唯一能與新潮流真正抗衡的派系;然而另一方面,雖然賴清德在陳菊即將卸任後,亦有搖身一變成為新潮流老大哥的態勢,不過由於明年地方選舉,新潮流相當可能失去諸多執政縣市,尤其是南高二都。因此在此消彼長之下,兩派矛盾將必然愈演越烈。 (相關報導: 公孫策專欄:希望他彎的時候偏偏不彎 更多文章

此外,在派系之爭中,林佳龍與賴清德亦有不可避免的個人矛盾,因為兩人都相當可能挑戰2024的總統,且彼此為相互的最大競爭者。也就是說,林佳龍由於2018地方選舉和未來挑戰總統大位的考量,自然不可能犧牲自身利益,採取有利於中央而不利於地方或是自身的政策;而賴清德也不可能向林佳龍退讓,因為退讓只會增加林佳龍和新國會的政治籌碼,反而不利於新潮流及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