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三強角逐,唯一共識:強硬抗衡中國

目前已經表態或有意參選的自民黨議員:岸田文雄、高市早苗、河野太郎、野田聖子、石破茂。(由左至右,翻攝推特)

日本首相菅義偉(Yoshihide Suga)月初宣佈放棄競選執政黨總裁連任,日本政壇進入激烈動蕩。本月底即將舉行自民黨總裁選舉,之後日本將產生新一任首相。在緊鑼密鼓的競選角逐中,對華政策正成為候選人贏得選票的關鍵。

分析認為,不論候選人是對華鴿派還是鷹派,在目前美中關係緊張以及臺海局勢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候選人都傾向以更強硬的態度對待中國,這為已經緊張的中日關係蒙上陰影。

自民黨總裁選舉將於本月17日公告,29日投票。由於自民黨目前在國會中佔多數席位,獲勝者將成為新任日本首相。目前已經宣佈參選的候選人包括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Taro Kono)和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

岸田文雄:抗衡中國是首要任務

岸田文雄
Getty Images 岸田文雄

日本前外務大臣、64歲的岸田文雄在菅義偉辭職前就已率先表示參選,並在近日高調接受媒體訪問時稱,如果當選,會將抗衡中國作為首要任務。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強烈反響。

岸田文雄在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訪問時說,對北京在外交和經濟方面的攻擊行為「深感震驚」,為了保護「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等基本價值觀,我們將與美國、歐洲、印度和澳洲等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合作,來反對專制制度」。

岸田文雄還在接受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訪問時針對臺灣問題發表言論。 「臺灣處在美中對峙的最前沿,」他說,「看看香港和維吾爾族人的情況,我強烈感受到,臺灣海峽將是下一個大問題。 」

岸田文雄一向被視為自民黨內的對華鴿派。日本政界原本預計岸田文雄將與菅義偉展開一對一對決,但菅義偉退出競選,令岸田文雄更有望贏得選舉。

東亞國際關係學者林泉忠對BBC中文分析,岸田文雄以往對華表態的力度相對較弱,無論在黨內、社會還是美國方面都認為他「魄力不足」;這次他率先表示參選的一連串動作的確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在黨內贏得許多掌聲,是其競選「成功的第一步」。

岸田在2017年卸任外務大臣後,任職自民黨政務調查會會長,離任後再沒有擔任黨中央的職位。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在BBC中文的訪問中形容,本次總裁選舉是岸田「最後的機會,因此他要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競選」。

松田康博還指出,自民黨總裁選舉的選票由自民黨黨員和國會議員各佔一半的比例構成,比一般普選更加需要考慮地方保守派的選票,因此岸田放出狠話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迎合保守派」。

岸田在2012年至2017年期間擔任外務大臣,正值日中兩國深陷緊張關係,他時常處理與鄰國之間的麻煩問題,包括中國與韓國事務。這些經歷也讓他深刻體會到處理外交事務的不易,也影響到他的對華態度,松田康博說。

自民黨內對華強硬「主流化」

2020年自民黨總裁選舉
Getty Images 2020年9月14日,日本東京舉行自民黨總裁選舉,岸田文雄、安倍晉三、菅義偉、石破茂(左至右)等慶祝菅義偉當選。

分析指出,鴿派的岸田轉向並不純粹是競選策略;國際環境的變化令日本執政黨候選人普遍對華強硬。 (相關報導: 戰後阿富汗》女性還有機會上大學、唸研究所嗎?神學士高等教育部長這麼說 更多文章

鑒於美日兩國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同盟關係,日本的對華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美中兩國的激烈競爭,以及中國在處理南海、臺灣等事務上的日益強勢,令自民黨黨內正在形成對華強硬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