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打破10多年來美國中東外交的原有布局──「以巴問題:兩國方案」,當然是直接捅了中東最大的馬蜂窩。巴勒斯坦從11月6日宣布後就開始連續3天示威抗議。在約旦河西岸,抗議民眾投擲石塊和火焰瓶攻擊以色列士兵,以國空襲時2名「好戰分子」被殺,相關騷亂已造成4人喪生和數百人受傷。哈瑪斯更積極號召巴人「起義」。
在外交上,22個阿拉伯聯盟國(Arab League),包括美國盟邦沙烏地、約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集聚在埃及開羅,11月9日共同譴責川普此舉無異於將中東推入「暴力與混沌」。美國副總統彭斯原本月中時要訪中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與埃及科普特基督教會紛表明拒絕會見,以示抗議。
川普此舉異已打破平靜多年的中東局勢,這顆震撼彈雖然暫時緩和美國國內的對他的不滿(聲望調查續下滑、「通俄門」事件擴大、對北韓試射飛彈與氫彈的危機處理不當……等)可是捅破中東這個馬蜂窩,代價可能會超出川普自己的評估與想像。
先回到川普為何不顧一切急著要拉攏以色列呢?其實除了實踐選前的支票與向華爾街的猶太裔銀行家們表態之外,川普從一上台就沒有停過對以色列的「拉攏」。
今年1月20日川普宣誓就職後,22日便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通電話,24日以色列隨即宣布在約旦河西岸興建2,500個民居。
2月14日納坦雅胡訪白宮,受到川普以「美國牢不可破的珍貴盟友」對待。會談主題,除了防堵IS之外,就是以巴問題。川普表示以色列人「必須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巴勒斯坦則須「擺脫他們的一些仇恨」。當時,川普就曾私下向納坦雅胡表示,要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把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一改歐巴馬時代對以色列的冷淡關係。

不過,當時白宮一位高級官員私下表示,以巴直接和平不一定通過「兩國方案」來解決,應由以巴雙方決定。美國不會強制規定「和平的條件」。顯示川普一上台就已經準備拋掉長期以來美國所堅守的「兩國方案」框架。
川普在今年5月22日首次訪問以色列,他和以色列總統李佛林(Rivlin)、總理納坦雅胡會晤時表示,將再次促成以巴共同追求和平,並對抗伊朗。川普的布局就是拉以色列來制衡伊朗,永遠不讓伊朗擁有核武,且制止伊朗資助、訓練、提供武器給恐怖分子。不過,對於是否搬遷大使館至耶路撒冷,川普簽署命令延到11月底再說。
10月9日以色列環保部長艾爾金突然開炮,對於川普10月7日接受「三一電視台」(TBN)專訪時指出,「要等以巴和平協議成形,才會搬遷美國大使館」說法,表示「令人遺憾」,直言美國不搬大使館無助於以巴局勢,還放話以色列可以在占領區興建更多屯墾區。直接向納坦雅胡與川普施壓!
兩個月後,川普不再處理以巴和平協議,直接宣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將把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這個大轉變,主要原因與變化將會是: (相關報導: 耶路撒冷風暴》以色列空襲加薩 擊斃哈瑪斯成員 阿拉伯聯盟呼籲川普收回成命 | 更多文章 )
首先,在中東地區的對抗IS的反恐作戰順利,節節進逼,IS形同瓦解(伊拉克總理在11月9日宣布境內已完全掃除IS恐怖組織勢力)。後IS時代的布局與勢力、地盤爭奪已經開始。川普了解中東的重要性,還有石油的資源,能夠在此地區有舉足輕重的角色除了以色列之外,還有伊朗。那麼抓住以色列形成美以強大聯盟,就有可能直逼伊朗。迫使伊朗不敢蠢動。所以,川普打的算盤—拉攏、鞏固以色列(此舉也有保住納塔雅胡搖搖欲墜的危機)就是美國重新返回中東的第一著棋。川普能否如願?除了伊朗會不會反彈是變數外,鄰接以色列各國是否能接受將是另一個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