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突破性感染等於接種疫苗第3劑?Delta病毒肆虐下的疫苗問題一次解答

Delta病毒肆虐全球,台灣近日爆發數個境外、本土突破性感染案例,接種第3劑新冠疫苗議題再度引發討論。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長榮機師案1周內爆發3人突破性感染,即完全接種第2劑covid-19疫苗大於等於14天仍確診,且感染的還是Delta印度變異株,邊境防疫危在旦夕。不只是境外移入,目前本土突破性感染也已累計至8例,均是接種AZ疫苗;另還有6例接種第2劑疫苗後0至13天內感染的「準突破性感染」個案,分別為5例AZ、1例莫德納,引發國人接種第3劑加強劑(booster)疫苗議題的關注。

台灣迄9月3日已接種第1劑covid-19疫苗的人數與人口涵蓋率分別都只有1039萬9097人、44.31%,接種2劑者更只有98萬1871人、4.2%;換言之,逾半數國人至今連1劑疫苗都還沒打到,政府究竟有什麼條件討論接種第3劑疫苗的政策?

20210907-SMG0034-N01-黃天如_COVID-19突破性感染本土個案統計
 

然而,比最早流行的武漢株與Alpha英國變異株傳染力更強的Delta病毒,現正肆虐全球,即使位居世界前段班如完全接種率達52.32%的美國、62%的以色列等國家,亦無可避免地在為新一波疫情高峰所苦惱。由於突破性感染案例越來越多,各大廠牌疫苗後續性研究數據顯示,接種第3劑疫苗確實有助提升接種者體內數倍甚至10倍以上的抗體效價,也使得一些不缺疫苗的富裕國家,早早就將全民接種第3劑covid-19疫苗納入政策。

近8成突破性感染個案低於50歲 僅1例併發肺炎

反觀台灣,雖長期以來透過嚴守邊境的防疫政策,希望將Delta全面進入社區的時間點盡量延後,但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ECC)的最新宣布,截至9月8日為止,新北市板橋區某幼兒園的師生及家長23人群聚事件,其中10人已完成病毒基因定序,均為Delta病毒,且與3名遭突破性感染長榮機師的Delta病毒序列不同,即感染源暫時不明。相較於今年6月初屏東的Delta群聚事件至少知道感染源是一對自秘魯返台的祖孫,眼前的幼兒園群聚事件可能更為棘手。

根據CECC統計,截至8月29日為止,國內已發現至少8例突破性感染本土案例(接種第2劑後大於等於14天);另有6例準突破性感染案例(接種第2劑後0至13天)。在這14例個案中,以18至49歲青壯年有11例居絕大多數,比例79%;8例完全符合突破性感染定義的案例中,有4例順利完成病毒基因定序,全是Alpha變異株。所幸這14例中只有1例併發肺炎,其餘13例都是無併發症的輕症。

20210908-(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或許正因目前國內本土面對的主要敵人還是Alpha變異株,即使有突破性感染,比例還是非常低。以8例完全符合突破性感染定義的案例為例,個案打的都是AZ疫苗;而以同一時間國內接種2劑AZ疫苗人數共計58萬2600人做為分母計算,發生率僅每10萬人1.4,大約是新加坡學者研究每個人1年之內被雷打到機率(28萬6000分之1)的4倍。 (相關報導: 「三明治世代」為何排不到疫苗?解讀政府疫苗插隊策略背後小心機 更多文章

前台大醫:突破性感染無症狀者反助免疫增強

突破性感染發生機率低,但只要是輕症甚至無症狀感染,可能並不算是一件壞事。知名部落客、前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林氏璧就認為,疫苗完全接種後的突破性感染對人體免疫記憶來說,就跟接種第3劑加強劑的效果一樣,都是一種免疫記憶與抗體刺激的再加強;只要無須付出併發重症的代價,民眾大可視突破性感染為一自然免疫增強劑,經此一役,結果極可能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