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門內戰中支持叛軍的前總統薩利赫2日公開聲明,只要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的國際聯軍停止攻擊和封鎖葉門,他願意開啟雙方關係「新的一頁」,聯軍對此表示贊同,叛軍主力「胡塞組織」卻痛批薩利赫「搞政變」,凸顯叛軍陣營嚴重決裂,雙方疑似在首都沙那爆發衝突,平民處境更加堪憂。
葉門前強人總統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原本在近3年內戰中支持什葉派叛軍胡塞組織(Houthis),他於2日在電視上發表談話,表示只要盟軍停止攻擊和封鎖葉門,願意展開友好談判。
薩利赫說:「我呼籲鄰國以及聯盟的兄弟們,停止入侵葉門、取消封鎖,開放機場、容許糧食救助通行並拯救傷患,我們就可以透過友好措施來開啟彼此關係新的一頁。」薩利赫補充:「我們將以正面方式互動,葉門發生的事情已經夠多了。」

薩利赫掌權34年 阿拉伯之春也打不垮他
葉門是阿拉伯世界最窮、最亂的國家之一,1960年代北部、南部分別獨立建國,1990年才統一為「葉門共和國」。現年75歲的薩利赫軍人出身,屬於什葉派,1978年至1990年擔任北葉門總統,南北統一後續任總統,2012年2月才在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風潮中下台。其他阿拉伯之春國家的前領導人不是逃亡就是死亡,但是下台後的薩利赫卻繼續興風作浪。2015年1月葉門內戰全面爆發,薩利赫仍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對於薩利赫的最新呼籲,沙國聯軍隨後聲明表示肯定,沙國官方通訊社(SPA)稱讚,薩利赫此舉能夠「讓邪惡的伊朗恐怖分子和軍閥派系遠離葉門」。
華盛頓中東情勢專家奧特曼(Jon B. Alterman)指出,薩利赫一開口,有效削弱了胡塞組織的戰略地位,更有希望打破僵局。

叛軍聯盟分裂 胡塞組織痛批「搞政變」
胡塞組織目前毫無和談打算,針對薩利赫的發言,胡塞組織痛批為「搞政變」,並誓言繼續「抵抗外國勢力入侵」。
2011年葉門受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推翻統治33年的薩利赫,政權移交給親美的遜尼派副總統哈迪(Abd-Rabbu Mansour Hadi)。但葉門情勢從此陷入動盪,2014年8月,獲伊朗支持的什葉派胡塞組織攻佔首都沙那(Sana'a),哈迪政府逃往南部最大城亞丁,國際聯軍於2015年開始協助哈迪政府與胡塞組織作戰。
從那時開始,薩利赫就與「敵人的敵人」胡塞組織合作,但因利益結盟的雙方在許多議題都有歧見,近日傳出爆發衝突,距離正式決裂恐怕不遠。

據報導,叛軍掌控的沙那市南方哈達區(Hadda)已連續多日出現交火,街上不時傳來爆炸聲和槍聲,伴隨的陣陣煙硝。胡塞組織疑似與薩利赫帶領的葉門共和國衛隊(the Republican Guard)交戰,薩利赫的家人都住在哈達區。
哈達區24歲居民阿默德(Ahmed Hadi)表示,他的家人已經3天不敢闔眼,城內更陷入糧食斷絕,「我今天早上想去買點吃的,發現街上都被封鎖了,我也買不到煮飯用的瓦斯,」阿默德說,「家裡的孩子都很害怕,整天都在哭。」
薩利赫在電視聲明上透露,胡塞組織包圍了數名他的重要親信的家,他們都是全國人民大會黨(General People's Congress)高層人物。胡塞組織也被控「佔領」了一座清真寺,該清真寺是以薩利赫的名字命名。
薩利赫在「葉門今日」(Yemen al-Youm)電視台發表上述聲明,他還鼓勵平民對抗胡塞組織,批評前盟友是「造成飢荒、食物和燃油短缺」的罪魁禍首。據報導,薩利赫的聲明播出後不久,「葉門今日」電視台就突然斷訊,可能已遭到胡塞組織攻陷。

射飛彈遭沙國封鎖報復 葉門面臨斷糧 危機
於2014年爆發的葉門內戰,已經演變成什葉派大國伊朗和遜尼派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的代理人戰爭(proxy war),日前胡塞組織差點以飛彈擊中沙國首都利雅德,盟軍憤而封鎖葉門陸海空通道以示報復,卻讓本就短缺的糧食、醫藥、能源等資源嚴重不足,至少2000萬人面臨斷糧,霍亂疫情更加猖獗,已造成現代最嚴重的人道災難之一。
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國際聯盟,上週曾表示將放寬封鎖線,包含機場與南部荷台達港(Hodeidah),以方便讓人道救助進入。 (相關報導: 2000萬人無糧可炊!葉門陸海空遭封鎖 恐釀全球規模最大饑荒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