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邊,一定有個「愛裝熟」的朋友!如何廣結善緣卻不討人厭,心理學這樣建議

碰到愛裝熟的人,真的很煩啊!(示意圖/Pakutaso)

還記得小時候,同學間在聊天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個人在旁邊探頭探腦的,一副很著急地,想要加入我們的對話,當我們再聊昨天自己的爸媽是怎麼碎碎念的,他在旁快速地說著:「我也是,我爸媽也是這樣唸唸唸。」,當時自己心裡只是覺得很煩,狠狠地回了一句:「我們聊天,到底關你屁事啊!」。

或許你會在心中覺得這很傷人,但奇怪的事情是,這樣的衝突不會削減這類人想要插嘴的衝動,這種衝動就像是一種渴望加入你們,即便你努力地回想,實在想不出平常有什麼實質的互動發生,也不覺得彼此很熟,但對方就是想要跨過你心中那個界線,表現你跟他其實已經很麻吉了。

這種事情好像沒有什麼問題,有時候我們或許會覺得一點點不舒服,但不至於成為內心的大煩惱,但這種自己對於「熟」不熟的拿捏被挑戰,有時候我們確實避之唯恐不及,他可以被看作是對方想要融入自己,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心理上的侵犯與不尊重,如果你生活中時常出現這樣的人,你或許會覺得過得很沒尊嚴,如果這些人又是你生活很重要會覺得你許多事情的人時,你會有一種沒有自由,被人踐踏的感覺,這時候這種對熟不熟拿捏不準確的痛,就真的會變得很痛。

「我跟你很熟嗎?」背後的人際疆界

當別人硬是要加入你的對話或生活時,你會有一種被跨過線的侵犯感。你會問自己「我跟你很熟嗎?」,熟與不熟是你判斷彼此距離的尺,而這個尺就是我們時常說的人際疆界。

我們或許以為我們從小到大就知道疆界在哪,這或許是錯誤的想法,大多數的疆界都是一個抽象且需要透過學習才能拿捏的概念。如果你的父母有時候為了工作心情不好,他們或許就會讓你很快學會什麼是界線,當他不想的時候,你就是不能去煩他,否則你會遭受到情緒的打擊;但如果你的父母是一個一直以來都很溫和,對你什麼都好的人的話,你有時候可能就會誤以為在人與人的相處之間,大多數時候什麼都可以,這時候你對於疆界的想像或許就沒有那麼強烈,當然表面上看起來你的防心也沒那麼重。

人與人之間的疆界,可以有許多形式來劃分出來,簡單來說,常見的疆界在於什麼事情可以讓對方知道,什麼事情又不能,有時候你對自己的好朋友聊很多,但就是不會透露家裡的事情,這個尺你畫得很清楚,大家也很難跨過去。但有時候你對男女朋友的事情,你或許覺得什麼都可以跟人分享,而在這件事情上你又把持著一種很鬆散的界線,就連陌生人都可以說。這是舉個例子,大多數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組合,與對事物拿捏的細節,有些人的生活沒有什麼設限,誰都可以誇過,而有些人把線畫得很清楚,很謹慎,任何人除非得到許可,很難知道什麼事情。 (相關報導: 為何越來越多孩子「痛恨父母」?不願親近更難以捨棄,心理學剖析6種最糾結親情 更多文章

當然很多疆界是你想像出來的,但也很多疆界是這個社會的主流想法,這些疆界有可能是社會文化賦予的,而你就是放入自己內心而已。有時候你身為一位子女,你有應該要尊重父母的地方,而身為父母,有時候因為被賦予某種權力,時常可能認為自己有權利侵犯子女所在內心自己訂下的疆界。這些疆界所形成某種互動上的規範,有時候是衝突的來源,朋友之間你談「熟不熟」,親子之間你則是想著「該不該,或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