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當爸媽的乖乖女,守門禁、對異性防備…28年後淚訴:「我是女生」四字害了我一輩子

作為女生在這個社會上,時常被「我是女生」這四字綁住,終其一生循規蹈矩、平安卻也流失了許多機會。(圖/SBS@facebook)

我和28歲的小方認識了8年,她什麼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無論如何,每天都必須天黑前回家。

你可能會說,這算什麼缺點,女孩子就應該早點回家。沒錯,就像你可以每天做同一件事情,但如果總是循規蹈矩、養成習慣,甚至都不記得為什麼,丟掉的,一定是生活中的彩蛋。

小方品學兼優,長得還很美,按道理不應該是單身,但這些年一直沒有男朋友。有次我問她,你是因為看不上別人還是壓根就不喜歡男人?

她說:「我怎麼可能不喜歡男人呢,這不沒人追我嘛!」我說:「別扯淡了,怎麼可能?」她說:「真的,我也沒有感受過那種乾柴烈火的追求,最多就是有人跟我發發簡訊,這算什麼表白?」我說:「可你從來不給人機會啊!」她說:「我怎麼不給人機會了?」

每次我們聚餐,她都是走得最早的一個,我問她,你是因為不放心我們嗎?她說:「不是不放心你們,是從小我爸媽告訴我,女孩子一個人晚上在外面不安全。」久而久之,也就沒什麼朋友約她出來了。

其實這個世界的運轉模式應該是這樣:遇見一個陌生人,應該先把他的初始模式設置為好人,用好人的方式跟他交流,而不應該一開始把每個人都當作壞蛋,然後不停的防備著。這樣的生活太謹慎、太無趣,反而很難遇到真心的朋友。尤其是年紀輕輕的日子裡,體驗和經歷比循規蹈矩要重要得多,去尋找自己和世界的盡頭更重要。

你可能會說女孩子和男孩子不一樣。但我想說,「我是個女孩子啊」這個藉口幾乎被放在所有場合。但無論是女孩子還是男孩子,性別都不能成為你活得太謹慎的理由。至少在青春裡,總應該有突破循規蹈矩的日子,總要有打破朝九晚五的時刻。

我想起另一個女孩小怡,我們見過三次,因為十分聊得來,雖不是百分百瞭解,每次都很盡興。有一次我和另外兩個男孩子準備去西藏,頭一天在路上看到了她。她問我幹嘛去,我說準備明天去西藏,買點藥帶在身上。

她說:「你們好爽啊,竟然要去西藏了。」我開玩笑的說:「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沒想到的是,她說:「好啊!」

然後她買了第二天的票,幾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積蓄。走在機場的路上,我問她:「你辭職了嗎?」

她說:「沒有啊,我到了西藏再和主管請假吧。」我們到了西藏,登上雪山,忽然手機沒了信號,我問她:「你這手機沒有信號還不請假,合適嗎?」她說:「管他呢,誰叫我年輕。」

後來,她回到北京,被主管罵了一頓,說她無組織無紀律,我還因為這事跟她道歉,沒想到,她笑著說:「我這輩子可能會有很多次工作的機會,但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估計就這麼一次,至少,我體驗過了。」

就一個字:「爽!」

我想多年以後,她或許不會記得自己的老闆是誰,也不會記得那幾天工作中做了什麼,但她一定會記得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記得年輕時打破朝九晚五的常規,做了不顧後果的決定。就像你會記住初吻,會記住第一次牽手,會記得第一次和父母頂嘴,會記得第一次背井離鄉。 (相關報導: 研究:女生這點比男生更強—善於合作解決問題 更多文章

這些都是突破自己的重要時刻。你要明白,世界很大,你要學會自己一點點的探索。所以女孩,假設明天是世界末日,你會發現每個人雖然起點不同,但終點都是一樣的,人和人的不同,就看你怎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