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共十九大被外界稱為「習近平的個人秀」,從政治局委員、常委布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寫入黨章,宣告「習核心」時代正式啟動,習近平也將成為繼毛、鄧之後,權力最大、最集中的中共領導人。中國旅美政治學者、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治學教授裴敏欣直言,習近平對政治局的掌控,讓他有理由延遲決定接班人,進而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延續自己的政權。《外交》(Foreign Affairs)雜誌1日刊登裴敏欣的文章「回歸強人統治的中國:習近平權力爭奪的意義」(China's Return to Strongman Rule:The Meaning of Xi Jinping's Power Grab),文中分析今年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落幕,開啟中國政治的新時代,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近2300名黨代表通過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思想)寫入黨章,成為中共指導方針的決議。僅有少數觀察家知道「習思想」究竟是什麼─也就是維護中國一黨專政,成為全球強權的無固定型態思想的集合。當中最立竿見影的政治象徵意義為,共產黨將習近平意識形態提高到與毛澤東、鄧小平同等水平。這只是習近平在黨代表大會上取得首項重大政治勝利的端倪,第二天,黨代表們選出了7位習近平安排的「效忠者」,他們所有人的年紀都太大,不可能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取代習的位子,因此,習近平的統治還能在延續15年,甚至超過15年。
儘管習近平如此強大,他還是要為自己賺取政治資本,才能長期擔任中國領導人。在實踐上,他需要履行的承諾包括:重組法治系統、維持中國經濟增長和再平衡。

從人事布局看習近平的權力增長
新一屆的政治局常委中,只有習近平、李克強是舊人,其他常委全部大換血,其中四人都是習的盟友。晉身中國「第三把交椅」的栗戰書,與習近平擁有超過30年交情,自2007年開始擔任習近平的幕僚長。趙樂際接下王岐山的位子擔任新任中紀委書記,成為新一代「反腐沙皇」。
裴敏欣指出,許多中國觀察家認為,剩下的兩位常委─王滬寧和韓正是江澤民的「上海幫」成員,兩人對習近平的忠誠度尚有疑慮,這種說法並不正確。王滬寧作為中南海三代智囊,不太可能為了被打貪行動搞得元氣大傷的「江派」,損及他和習近平的關係。至於韓正,他是個能幹的技術官僚,對上海幫沒有忠誠,事實上習近平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時,韓正是當時的上海市長,也是他的左右手。第七位常委汪洋,與習近平的對手共青團頗有淵源,他將接掌政協主席,為共產黨提供諮詢。

除了五名新常委,政治局15名新委員中11位是習近平人馬,代表習近平在政治局一舉拿下18票,他的決定將受到政治局全體背書,也使他獲得前所未有的權威。政治局的習派子弟兵許多人也相對年輕,也將是2022年中共二十大常委強而有力的競爭者。 (相關報導: 弘安觀點:十九大落幕,蔡英文冷處理兩岸關係能解?! | 更多文章 )
習近平最大勝利:打破中共接班原則
裴敏欣認為,習近平在十九大取得最大的政治勝利,是結束共產黨「五年前指定接班人」的不成文傳統。這項傳統始於1992年,鄧小平指定胡錦濤作為江澤民的接班人,2007年,共產黨同樣也選擇習近平作為胡錦濤的繼任者,這種作法降低了政權轉移過程中的鬥爭風險,並且有助於黨的非正式任期限制的落實。共產黨一直沒有將這兩項傳統寫入黨章,這也讓想要擴展政權的現任領導人有機會以自身的權力結束這項傳統,而這顯然是習近平和盟友們打出的牌。2016年,中共官員開始稱習近平為黨的「領導核心」,成為鄧小平後唯一一個自我加冕為「核心」的領導人,在他之前江澤民被鄧小平任命為「領導核心」,胡錦濤則是從未獲得「領導核心」的稱號。習的動作是像其他官員發出一個訊息,說明他的立場無懈可擊。今年1月,中國富商肖建華從香港被綁架回中國,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對習近平造成潛在的威脅,另一方面則是肖建華手中握有習近平政敵的黑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