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在亞洲其他國家活得好好的,為什麼在台灣卻瀕臨絕種?

台灣島上曾經到處都看得到石虎,但隨著經濟起飛,人口、城市飛速擴張,讓低海拔、淺山的石虎棲地快速消失,石虎族群也快速減少。圖為台北市立動物園中的石虎。(甘岱民攝)

生活在台灣的石虎,是亞洲少數陷入生存危機的族群,主要原因是棲地流失過快、環境用藥過多、以及因偷吃雞而遭農民誘捕。學者預估,若現狀持續惡化,最快20年後,台灣可能就看不到石虎。

在曾追蹤雲豹13年、最終判斷雲豹已在台滅絕的野聲生態環境顧問公司負責人姜博仁眼裡,今日的石虎,正逐漸步上雲豹後塵。

台灣曾經到處都看得到石虎

事實上,台灣島上曾經到處都看得到石虎。從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的走訪所得,到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調查原住民狩獵情況,都可知當時石虎廣泛分布於台灣1500公尺以下的山林。1970年代國外學者來台進行哺乳類動物調查,也仍指石虎是全島性分布的物種。

隨經濟起飛,人口、城市飛速擴張,讓低海拔、淺山的石虎棲地快速消失。1980年代末期的山產店裡,石虎交易數量就已大幅減少。2000年代屏科大博士生陳美汀要尋找石虎時,只能在苗栗發現稀少族群,隨後其他學者雖在南投拍到石虎,但原先出沒於嘉義、台南、屏東、高雄、台東、花蓮等縣市的族群,則全都確定消失。

20190226-SMG0035-風數據/石虎專題。這些地方,曾經也看得到石虎。切割圖-4
 

國際保育機構認定石虎「無危」

比起一般人熟悉的家貓,未被豢養的石虎,平日多居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草地、森林和農地。由於石虎生性機警、加上平均活動範圍可達5平方公里,一般人在野外直接目擊的機會並不高。

20190226-SMG0035-風數據/石虎專題。認識石虎。切割圖-6
 

石虎是亞洲的小型貓科動物中,分布最廣泛的物種。從中俄邊界到印尼、從菲律賓到巴基斯坦,都有石虎出沒。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態保育聯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定期將全球物種依滅絕風險分級,最近一次評估,認定石虎族群數量穩定,歸類為「無危」(least concern),意即雖然有潛在威脅,但並不嚴重。

反觀在台灣,學者多推估石虎數量只剩500隻上下,恐已落入最小可存活族群數量(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 size),隨時可能因疾病或天災而陷入滅絕旋渦。

若不計入像日本西表山貓那樣的地區特有亞種,則台灣的石虎幾乎是「獨步全亞」地身置生存險境。

近50年來石虎棲地至少萎縮8成

6年來,姜博仁除了繼續推動雲豹移地復育工作,也進行石虎基礎調查。姜博仁認為,台灣平地、淺山被開發的比例高,讓石虎面臨棲地破碎化或消失的困境。

他在農委會委託進行的「重要石虎棲地保育評析」報告中指出,全台適合石虎利用的棲地面積達102萬公頃,但目前還有石虎出沒的範圍僅約2萬公頃,兩者相差近50倍。若不計入已經開發為市鎮的地區,則近50年來,石虎棲地已至少萎縮8成。

20190125-25日石虎專題配圖,生態環境。(簡必丞攝)
農委會的報告顯示,近50年來,石虎棲地已至少萎縮8成。(簡必丞攝)

台灣石虎基因多樣性大幅降低

石虎族群隨棲地消失而極劇縮小,也導致台灣石虎的基因多樣性大幅降低。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教授朱有田,分析68隻死亡石虎個體,只找出7種粒線體DNA,顯示島內遺傳多樣性偏低。

朱有田指出,當多樣性偏低,恐讓石虎族群繁殖能力及抗病能力下降,終將導致新生小石虎更少、或是容易因疾病造成大規模滅絕。 (相關報導: 風數據》瀕絕的石虎曾經遍布全台,如今棲地只剩這3個縣市 更多文章

20190312-苗栗縣政府今(12)日公布「苗栗縣大尺度之路殺風險評估」計畫結果,並公布當地首次拍到的石虎身影。(苗栗縣政府提供)
石虎族群隨棲地消失而極劇縮小,也導致台灣石虎的基因多樣性大幅降低。圖為苗栗縣政府拍到的石虎身影。(苗栗縣政府提供)

人類做了這些事毒害石虎

棲地之外,隨著人類而出現的環境用藥,也導致石虎容易生病死亡。屏科大教授裴家騏指出,台灣農業普遍使用慣行農法,早期民眾也會使用毒鼠藥,讓水及土壤中的農藥濃度長期偏高。生活在野外的老鼠,體內因此蘊含高劑量毒素,間接使以老鼠為主食的石虎,每次用餐,就像吃進一顆顆「毒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