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於1998年開始籌建Argo全球海洋觀測網(Arrayforreal-timeGeostrophicOceanography),由6顆繞極軌道衛星組成,軌道高度850km,週期約100分鐘,單顆衛星的橫掃直徑為5,000km,6顆衛星每天固定圍繞地球運轉,接收海洋、地面和空中的發射器信號,並將信號傳回地面,以長期、自動、實時和連續探測大範圍及深層海洋資料,該計劃業於2000年正式實施,近40個國家和團體在全球海洋上共施放1.4萬個以上的Argo浮標,可在24小時內通過衛星和網際網路傳送到各地的使用者,因而實現全球海洋中上層的實時測報。Argo探測數據已成為海洋和大氣研究的重要資料,特別適用於研究不斷變動的氣候。利用Argo數據可以估算海洋熱含量及其分布與變化,並可估算因海水增溫膨脹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以及隨著全球暖化,水循環如何跟著產生變化。因較暖的空氣可以儲存和輸送更多的水汽,導致全球乾燥地區蒸發增加,而潮濕地方降水量則愈來愈多。當熱帶風暴經過洋面時,會從海洋上層吸取熱量,風暴威力乃因而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