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國商會:美商投資中國意願首度下滑,中國不再是美商首要投資地

北京街頭的中共黨徽。(美聯社)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3月1日發布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過半數受訪美商表示,中國已不再是其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資目的地,創該調查有史以來最大升幅。根據報告,多數美商不打算撤出中國市場,但他們對去年的營收和獲利、中國的經濟、投資和營商環境的前景,甚至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勢,都瀰漫著悲觀情緒。對此,觀察人士表示,隨著兩國地緣政治競逐的白熱化,在華外企所面臨的營商困境在未來5到10年內,很難好轉。

中國美國商會2023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封面。 (照片提供:中國美國商會)。
中國美國商會2023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封面。(照片提供:中國美國商會)。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最新發布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僅45%的受訪美商還將中國視為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資目的地,創該調查25年以來最大跌幅。換言之,不再優先投資中國或只將中國視為眾多投資目的地之一的美商比例,已升至史上新高、總計55%。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於3月1日的記者發布會上表示,這代表在華美商對投資中國的熱度有所冷卻。

中國熱降溫?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上發布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 (照片提供:中國美國商會)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上發布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照片提供:中國美國商會)

何邁可說:「一年前,60%的人(受訪美商)表示,中國是首要或前三大的優先市場,但今年,這個比例已跌至只有45%。」

他表示,這背後的因素很多,有三年疫情和嚴厲封控的衝擊,也有美商人員商旅出行困難、供應鏈中斷的挑戰、以及整體商業氛圍的低迷等影響,讓中國不再是多數美商心目中的最優先市場。

在此前提下,該報告進一步發現,過半受訪美商投資中國的意願也首度下滑,高達46%的受訪美商表示,他們今年沒有在華擴張的計劃,甚至有9%的受訪美商打算縮減今年的在華投資。高達45%的美商認定,中國的投資和營商環境持續惡化,此一比例相較於往年12%-21%的水準也高出許多。

受到封控的衝擊,68%的受訪美商預估,其公司2022年的營收可能較2020年的水準持平或下跌,54%企業表示,2022年可能出現虧損或只能達到損益兩平。

何邁可說,多數美商反應,基於在中國的供應鏈受到疫情和封控的影響而時有斷鍊,他們為了分散風險,已經開始投資其他國家,建立替代產線,也因此,他們對中國的整體信心開始下降,尤其二十大後,中國政府動輒大談要打造各行業內的「隱形冠軍」中企,讓美商對中國持續開放、歡迎外資的承諾,出現質疑。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上發布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 (Team視訊會議截圖)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上發布2023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Team視訊會議截圖)

美商質疑中國開放的承諾

該調查顯示,65%的受訪美商表示不確定中國是否會進一步對外資開放。另外,49%的會員企業認為,相較前一年,他們在中國更「不受歡迎」,該比例在消費行業更高達56%。

不過,當被問到最受爭議的問題-是否要撤出中國時,高達74%的受訪美商都表示會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只不過有12%的美商表示已開始將製造或外包業務移出中國,另有12%的美商則還在考慮轉移,此兩題問卷答案佔比的加總為24%,較去年調查增加了10個百分點,美國商會表示,這將是未來值得持續觀察的警訊。 (相關報導: 「從5歲開始,她就知道自己是一個女孩」德國選美又見跨性別女性入圍決賽 更多文章

商會表示,本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的調查時間為去年10月16日到11月16日,總計有319家美國籍的跨國企業高管參與填寫問卷,約佔中國美國商會總會員公司數的47%。為了反映中國鬆綁防疫封控措施後的營商氣氛,商會於2月也進行過一次快閃調查,以確保此次調查結果仍一致且有效。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華剛林(Colm Rafferty)在3月1日的記者發布會上以預錄視頻的方式致詞。 (Team視訊會議截圖)
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華剛林(Colm Rafferty)在3月1日的記者發布會上以預錄視頻的方式致詞。(Team視訊會議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