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訪問印尼前收到一份大禮,據BBC印地語(BBC Hindi )的報導,印尼同意讓印度能夠在沙璜島有「經濟及軍事接觸」。沙璜島位處馬六甲海峽附近,連接孟加拉灣,有特殊的戰略意義。
中國官方喉舌《環球時報》發表了評論文章,警告印度不應該和印尼的港口有軍事接觸,否則只會「自討苦吃」。
雙印合壁?
印度總理莫迪在5月29日至6月2日訪問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其中首站訪問印尼的行程最為外界關注。
在莫迪訪問印尼前,印尼主管海洋事務的官員潘查伊坦(Luhut Pandjatan)宣佈,印度會投資沙璜港口以及經濟特區,並在當地興建醫院。潘查伊坦表明這個港口可以停泊商用及軍用船及潛艇,並指希望可以在港口進行海上軍演。
分析認為,這是印尼方面表態,容許印度能夠在當地有「軍事接觸」。印度媒體形容,這對莫迪政府「東向」政策來說,是提振士氣之舉。
沙璜島為甚麼如此重要?因為沙璜位處馬六甲海峽附近,連接孟加拉灣,是運油船必經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外交雜誌》認為,如果兩國共同發展港口,會給予印度軍隊一個更有利的位置,去執行印度洋以至馬六甲海峽的任務。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印度和印尼在2014至2015年已開始策劃在沙璜島合作,但因為中國在印度洋區域影響力愈來愈大,促使雙印加快展開合作。
在印尼官員口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抗中國的意圖。印尼官員潘查伊坦曾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稱,「我們不希望『一帶一路』會控制我們。」
BBC印地語說,印尼以往在與印度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時心存顧慮,但現在卻明顯靠近印度,但這或許會導致和中國關係有所改變。
印度總理莫迪在與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會面,雙方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莫迪指印度和亞太經合組織合作,有望成為推動印太地區合作和發展的動力。
《外交雜誌》評論認為,印度與印尼在印太已經「站在一起」,這次共同發展港口顯示印尼承認新德里可以在區域中擔當平衡勢力的角色。
印度和印尼是全球少數經濟發展迅速的經濟體,兩國如今加強了經濟、能源、科技等領域合作,估計未來十年,兩國雙邊貿易金額可達至600億美元,雙印合壁亦可以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成為區域內的一股勢力。
中國官媒的警告
中國《環球時報》發表英文評論文章,稱如果印度真的尋求在沙璜島有「軍事接觸」,就是錯誤地把自己困在與中國的競爭之中,最終或會「自討苦吃」。
報導稱,中國在印度洋海域投資港口,沒有一個是用作軍事用途。
「我們相信印度不願意中國進行軍事競賽,如果印度謀求在馬六甲海峽加強部署,激化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的矛盾,這將考驗新德里的智慧,或令國家有災難性的後果。」報導說,希望兩國在沙璜島軍事合作上劃清界線。

《環球時報》中文版亦特別提醒印度,指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是「想既埋中國又埋印度的坑」,企圖「拉印制華」促使中印相互戰略消耗。
報導稱,印度洋越來越成為全球海上交通的重心,估計未來會有更多力量介入該地區,而在這兒的安全競爭,最突出的不是中印之間,美國才是第一主角,不過文末又稱,印度對美國「存在心眼」,最終被美國的戰略俘虜可能性很小。 (相關報導: 劍指中國、拉抬印度,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 更多文章 )
中國外長王毅此前曾如此回應「印太戰略」:「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浪花,一時引人耳目,轉瞬歸於平寂。有些學者和媒體在渲染所謂『印太戰略』是為了圍堵中國,但四國官方立即表示無意針對任何國家。我希望他們說的是實話,也希望他們能言行一致。因為在當今時代,再挑起冷戰已不合時宜,再搞小圈子對抗更沒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