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近來力推「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區域」新戰略,因應中國在這兩大區域的軍事、外交與經濟攻勢。美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30日正式更名為「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美國印太司令部),國防部長馬提斯並親自前往夏威夷珍珠港主持更名儀式。
不但換上新招牌,美國印太司令部(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Command,USINDOPACOM)也走馬換將,以對中國鷹派立場著稱的前任司令哈里斯(Harry Harris)退役並轉任美國駐南韓大使,由原海軍艦隊指揮部司令戴維森(Phil Davidson)接替。

暗批中國「一帶一路」馬提斯:印太區域有許多帶、許多路
馬提斯(James Mattis)部長在更名儀式上說:「我們體認到印度洋與太平洋關係日益密切,因此決定為司令部更名。印太司令部是我們最重要的作戰司令部,它對超過地表面積一半、人口各式各樣的區域保持警戒、密切介入;從好萊塢(Hollywood)到寶萊塢(Bollywood),從北極熊到企鵝。」
馬提斯也將矛頭暗指中國,強調印度洋─太平洋區域(Indo-Pacific region)必須是一個「對投資以及自由、公平與互惠貿易開放的地區,不應被任何國家的掠奪式經濟與威脅壓迫束縛。」對於中國近年力倡的「一帶一路」計畫,馬提斯說:「印度洋─太平洋區域有許多帶、許多路(many belts and many roads)。」
印度地位日益重要,「印太區域」取代「亞太地區」
剛卸任的哈里斯上將也說:「長期而言,中國仍然是我們最大的挑戰。只要可行,我們應與北京合作;但是也必須做好準備,該對抗時就要對抗。」
五角大廈官員表示,司令部更名意味美國體認到在區域和全球安全態勢中,印度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而且華府與新德里(New Delhi)都非常關切中國擴展國力。未來印太司令部可望推進美印兩國共同進行更多海上軍演。
官員並指出,美國太平洋司令部(USPACOM)自成立以來,印度洋一直是其重點任務區域,更名反映出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連結性(connectivity)是保障太平洋地區安全的關鍵因素。今年1月華府公布《國家防衛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基本已經以「印度洋─太平洋區域」取代了「亞太地區」(Asia-Pacific region)。
戰艦行駛自由航行權,轟6-K島礁起降訓練,美中南海頻頻交鋒
近來美國與中國在太平洋毗鄰印度洋的南海頻頻交鋒。本月27日,美軍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和巡洋艦「安提坦號」(USS Antietam)駛入西沙群島(Paracel Islands),進入多個中國單方面宣稱擁有主權的島嶼12浬範圍行駛「自由航行權」(freedom of navigation),中國方面出動軍艦近距離跟監,北京當局也強烈抗議。 (相關報導: 「解放軍眼中釘」卸任美軍太平洋司令 哈里斯上將最後一次警告:中國正謀求亞洲霸權 | 更多文章 )
23日,五角大廈宣布今年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RIMPAC)不會邀請中國參加,理由是中國在南海地區部署軍力,將南海「軍事化」,造成區域局勢不穩。18日,中國宣布「轟6-K」轟炸機近日在南海島礁完成起降訓練,提升「全疆域到達、全時空突擊、全方位打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