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美中除了貿易軍事競爭,也是民主與威權對抗

新任美國駐中國大使被提名人伯恩斯(Nicholas Burns)(AP)

美國白宮21日表示,總統拜登打算提名美國資深外交官伯恩斯(Nicholas Burns)出任美國駐華大使,這個職位自去年10月川普任期末期就開始空缺。

在中美兩國關係緊張下,這則任命備受關注,有別於過往傾向任命政治人物出任大使,這次的選擇則是經驗豐富的外交官,美媒分析稱這反映美國把對華關係放在外交首要議程。

伯恩斯表示,期待重返公共服務,並稱任命獲確認後會展開工作,應對「美中之間的策略性競爭,以及兩國關係處於重要路口下所面對的其他困難和複雜挑戰」。

白宮同日宣佈,拜登計劃提名前白宮幕僚長、前芝加哥市長伊曼紐出任美國駐日本大使。

精通法文、阿拉伯語和希臘語,但不懂中文

拜登上台8個月,終落實選擇提名伯恩斯出任新駐華大使,經國會參議院通過確認後,他就可以赴京就任。

今年65歲的伯恩斯在2005年至2008年小布希時代出任副國務卿一職,亦擔任過駐北約代表和駐希臘大使,也做過國務院發言人,再往前在國安會專責蘇聯和俄羅斯事務。白宮的聲明形容他是「備受尊敬」的前外交官。

他精通法文、阿拉伯語和希臘語,但不懂中文。

他從政府退休後,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擔任外交與國際關係實踐系的教授,並同時在智庫阿斯彭戰略集團和安全論壇(Aspen Strategy Group and Security Forum)以及諮詢公司科恩集團(Cohen Group)工作。

白宮的聲明稱,伯恩斯任職阿斯彭戰略集團時,曾與中國政府的中共中央黨校合作,舉辦政策對話,他教授過美中關係,也就這話題發表文章和評論,而在他出任副國務卿期間,與中國政府在多個議題合作,包括美國的印太政策、聯合國制裁伊朗和朝鮮,以及阿富汗問題。

阿富汗近日遇到20年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隨著美軍撤走,塔利班武裝在短時間內進駐首都控制阿富汗,致大批民眾逃亡,令外界質疑拜登的外交決策。與此同時,中國與塔利班則展開溝通,令阿富汗可能成為中美之間另一個角力場,地區形勢充滿不確定性。

他曾任美國駐北約大使,熟悉與美國盟友溝通。
Getty Images 伯恩斯(右)曾任美國駐北約大使,熟悉與美國盟友溝通。

與拜登關係密切,對華政策想法亦很類似

雖然白宮強調伯恩斯與中國相關的背景,但路透社分析稱,伯恩斯不被視為中國政策專家,但此前四任美國駐華大使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川普期間的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職業早期與習近平相識,於1980年代共同促成愛荷華與河北省結成姐妹州省,本來希望能改善雙方貿易關係,但美中關係在他在任期間,因疫情、香港、新疆等問題,跌至建交以來最低點。

分析人士指出,伯恩斯與拜登關係密切,曾擔任其競選顧問,多年來也與拜登的幕僚合作,兩人對華政策的想法亦很類似。 (相關報導: 阿富汗陰影下,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出訪亞洲 專家:提醒世人「美國並沒有因為越戰而完蛋」 更多文章

今年2月,美國媒體就猜測伯恩斯有機會出任駐華大使一職,他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訪問時表示,美中關係對美國「最重要,也最具挑戰性」,他形容兩國關係過去四、五年有很大改變,中國變得強悍(aggressive),近乎是美國的競爭對手(near competitor),而美國國內民主共和兩黨在對華立場上一致,美國不能夠把二戰以來在印太地區的軍事主導地位讓給中國,並且在智慧財產權及貿易上,要更加保護美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