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宣布有本土確診874例,境外移入108例,總共982例確診。
國內的單日確診人數高居不下,民眾心中也有了與病毒共存的準備,不過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共存的前提是有相關配套措施,他比較英國與台灣的防疫準備,發現台灣現階段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只有一件事勝過英國,他更自嘲台灣醫療環境是「血汗醫護肝鐵人」。
蘇一峰昨(14)日在臉書寫下許多人心中的疑問「與病毒共存!可是該怎麼做……」,他也列出英國面對共存所做的五項準備,並將兩國的現況比一比:
英國:找一堆專家製作幾十萬字的與病毒共存國家指引,之後再宣布共存計劃表。
台灣:還在找專家開會討論,目前初步結論不該說與病毒共存一詞,「新台灣防疫模式」
英國:高疫苗接種率+感染後群體免疫
台灣:疫苗接種率還算高,但是沒有感染後群體免疫(上次疫情的重災區萬華可能有)
英國:是AZ疫苗與藥物研發的第一線,許多研究數據可以參考
台灣:雖然研發比不上英國,疫苗和藥物是可以用買的……
英國:宣布開始與病毒共存之前,已經先準備好五百萬人份完整療程的抗病毒藥物,還有單株抗體等等治療,大量篩檢。
台灣:買藥物中,準備快篩中……
英國:公醫制度看病麻煩……
台灣:就醫方便,醫療人員任勞任怨,血汗醫護肝鐵人!(大勝!終於有一個贏了……)
蘇一峰無奈表示,英國在宣布共存前就準備好藥物、法規,並與專家討論,而台灣每次都靠血汗醫護補強不足之處,他也提醒民眾要隨時掌握疫情變化,調整防疫模式。而網友則紛紛留言表示,「贏了的那個滿滿辛酸」、「笑著笑著就哭了」、「真的,覺得要開放共存,但配套措施好像都沒有」。 (相關報導: 1922預約平台已退場,第三劑、第四劑疫苗怎麼預約?各縣市隨到隨打、醫院診所施打地點一次看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陳怡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