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擔任特首五年,香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她的特首生涯,各個派別如何評價她為香港留下的「遺產」與「動盪」?為何這位官場高材生,最終在盟友的負評聲中退場?德國之聲訪問多位曾與她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請他們分享觀察和見解。
即使在檯面上,建制派對林鄭月娥的評價都顯得有保留。最大建制政黨民建聯的元老級人物、現任行政會議成員葉國謙直言,她的作風得罪不少人。其實她上任時與建制派的關係並不差,有與林鄭月娥交手多年的建制派向《德國之聲》表示,她執行力強,令眾人抱有期望。這位不具名建制派人士稱:「她作風高傲囂張,坐上特首之位後,對建制派的態度也很不屑,許多人對她怨聲載道。」建制陣營對林鄭月娥的不滿早已是公開秘密,在經歷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後更加浮上檯面。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特首選舉提名期前夕,於4月4日宣佈放棄競逐連任。香港政圈普遍對此消息不感意外,甚至是許多建制派私下樂見的結果。不過出乎預期的是,中央一週以來都未對她的離任決定作官方回應。相比上一任特首梁振英宣佈不連任當天,港澳辦和中聯辦同日發聲明「深表惋惜」,並「高度評價」、「充份肯定」其任內工作,這次北京對林鄭月娥的退場卻冷處理。
至於民主派,林鄭月娥上場之初銳意「大和解」,高調出席民主黨和教協週年慶。前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峰形容,當時都感到對方很希望修補前朝遺下的裂痕,但很快就看到只是姿態和形式。他告訴《德國之聲》:「即使閉門會面,她也是講多於聽。即使2019年前,所有涉及原則的政策她一次都不買我們帳,沒有一刻想為香港民意而向北京爭取什麼,所以我們死心。」
許智峰身負多項反修例示威和議會衝突的控罪,正遭通緝,目前已退黨流亡澳洲。他和受訪的建制派人士都認同,2019年反修例風波是林鄭治下的轉捩點,在街頭示威爆發前,議會內外多個界別已極力遊說,但最後她只肯微調,堅持推行。許智峰認為這一役突顯她的專橫,最終覆水難收,令朝野決裂變為「敵對關係」,雙方自此亦再無接觸。無論建制或泛民陣營,行政與立法會關係都比五年前更惡劣。
「大和解」不成 撕裂有增無減
林鄭月娥五年前以「同行We Connect」為競選口號,勝選當天她誓言:「我的首要工作,是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調查,林鄭月娥在2017年中以63.6分支持度「開局」,頭一年多都較前任特首梁振英高分,保持合格水準。至2019年初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之後,她的民望持續急跌,最低只剩18.2分,是歷任特首的新低點。盤點反修例運動爆發後至今,她的評分超過一半時間都在30分以下。
香港正出現主權移交以來最大規模的移民潮,總人口連續兩年減少。香港入境處的統計顯示,2021年至今已有超過19萬香港居民淨移出,今年首季更有加速趨勢。這些數字被視為港人「用腳投票」,表達對政府管治的不信任;儘管林鄭月娥和班子多次強調香港前景光明,市民移民只是個人意願。 (相關報導: 中國熱議》支持度僅35%的香港新特首,即將出線?警察出身的李家超,為何干做習大的「國家安全」打手? | 更多文章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曾為多屆政府研究政策,與林鄭月娥在工作上往來逾二十年。周永新向《德國之聲》表示:「市民與政府、貧與富、有權與無權者之間的隔模很明顯。」總結五年,他指香港陷入前所未見的分裂:「香港面對的是價值觀撕裂、對立,是我記憶所及最嚴重的。社會對於民主、個人權利、自由的看法很分歧,這些最基本的價值觀沒共識,所有事情都會受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