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烏克蘭第七課─歐洲協防台灣?支援掃帚嗎?

烏克蘭戰爭,2022年4月8日,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左)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AP)

俄烏衝突,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矛盾,歐洲內部的宿怨,與東亞國家根本沒關係。然而,全球化經濟的連動,與美英帝國主義需求,這場戰爭被西方當成一種參考座標而「必須」外溢,台海問題就成了當然焦點。

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本質上不同,儘管用意完全兩異,兩岸當局一致否定「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不當對比。然而,人民樸素的認知與官方態度有別,至少在「美國協防台灣」與「消耗俄羅斯能否成功」的問題上,兩岸民眾各有觀察角度與對比心證。

台灣方面,對美國護台的質疑,已然顯現在反轉的民調上;大陸方面,隨著日韓以外的東亞國家和印度的態度與西方迥異,以及「盧布大反擊」,西方企圖藉由制裁拖垮俄羅斯的圖謀,也呈現粉碎之勢,大陸民眾正目睹西方的極限,與統一成本的再評估。

簡言之,大陸若被逼著提早實現統一,西方幾無可能表現得比這次更強烈。

美國與英國政府的嗜血本性,在這場戰爭中表露無遺,「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也讓俄烏人民,甚至其歐洲盟友深受其害。為和談道路設置路障,美英仍在向烏克蘭輸送無法扭轉戰局的低成本武器,並盤算著在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中,能否套用相同模式。

英國智庫的假大空分析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近日透過媒體發表一篇文章受到了台媒的注意,「歐洲軍隊能為台灣的防禦做出什麼貢獻?」(What Could European Militaries Contribute to the Defense of Taiwan?),內文推演在台海戰事中,歐洲國家能做些什麼幫助台灣防禦。

毫不諱言地,IISS認為歐洲在台海戰爭必須有角色,輔助美軍抗擊解放軍。不過,該報告也坦承歐洲在東亞投放軍力的程度有限,因為得考慮到面對俄羅斯的自我防禦。也就是說,歐洲得在不傷及自身的程度上,有限支援美軍,與日本的態度差別不大。

看題目,我本來抱著看笑話的心態閱讀,速讀全文後,發現看笑話果然是正確態度,因為IISS用大量專業術語包裝了一堆垃圾,就像許多美國智庫一樣。

台歐之間沒有所謂「台灣關係法」,IISS也未建議歐洲比照美國的方法這麼做,因此那些具備遠洋作戰或支援的歐洲大國,白話說,只能在想像中的台海衝突裡「沾醬油」,扮演「調味」的角色,跑跑龍套。

這個前提,決定了奠基其上的具體方法,都是跑腿性質,為美國拖垮中國的「世紀大業」貢獻一點掌聲與吆喝,因此,這題目改成「如何作一個稱職的美國小弟」更貼切,所以我笑著開始閱讀,並笑著讀完它。

具體方法論如下:

一.歐洲可協助美國與台灣強化網路與信息作戰,而且不能針對解放軍的發起網路攻擊,應改而「保衛台灣網路」。意思是說,確保「罵戰」戰場能讓歐洲發聲,協助覆蓋那些對西方不利的信息。 (相關報導: 普京指派「敘利亞屠夫」指揮侵略大軍 美國安顧問:烏克蘭將承受更多殘暴罪行 更多文章

關於此,西方在這次俄烏衝突中表現亮眼,除了在傳統媒體無止盡地歪曲事實與獵巫,最大的社群媒體還可放行「殺死普京」,「整死俄羅斯」的言論,並徹底拉黑俄羅斯信息。